个别超大型城市如北京市、上海市,当下它们的姿态多于实质,未来城市的发展格局究竟是城市中心论还是中心城市论尚且在讨论之中。
不同于经典人口迁移的城乡推拉力理论,如今的推拉背后出现了转换,即城乡之间推力与拉力的转换。如果现在不给予他们应享有的权利,那么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人的城镇化的对立面是“物的城镇化”或“土地城镇化”,即片面重视城镇化中的物质设施的建设,大片土地被改变为“城镇建设用地”,表面上看起来十分风光、十分气派,高楼大厦林林总总,但是,人的核心位置却往往被忽视了。在我国城镇化的实践中,这种忽视人的主体地位,突出物的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的现象十分突出。
坚持"本地农民工就地城镇化"及"外出农民工异地城镇化",是改善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推动国家城镇化发展和中产阶层发育的可能途径。
对于刚刚进入城市的农民,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却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虽然环境破败、空间逼仄,却提供了实现未来美好梦想的落脚之地
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乡村振兴怎么干?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兴旺?针对相关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李人庆教授进行了如下解读
当前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体系尚未打破,存在着巨大的制度性障碍。城乡发展的不平等和不均衡从系统结构视角来看,就是系统结构要素输入和输出的不平衡所导致的一种结构性制度性结果。
改革发展以来,中国城市化明显加快,城市人口占比从1978年的17.6%增加到2014年的54.8%,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70%。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度发展的阶段,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5%。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指出"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城市安全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是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