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都市圈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推动市场一体化,说白了就是一个字——“破”,要“破”除各方面的割裂,要推动要素的再分布和自由流动。
在未来都市圈发展的交通运输方面,还需要进行组织体制的改革、运营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构建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运营开放的、多元的市场主体。
都市圈的目的不是我们通常讲的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也不是简单的实现经济发展,而是通过都市圈的建设,以都市圈区域内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体制机制为抓手,去实现都市圈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多元主体互动良性发展,以及都市圈内不同行政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生态、空间联动,实现系统的高质量提升。
都市圈是集成式改革创新的理想空间,这里有空间主体的创新、制度改革的创新、治理模式的创新,以及动力类型的创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文件(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以来,规划领域特别关注这样的问题:都市圈发展要不要做规划;如果要,那又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规划?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为尹稚教授关于我国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若干思考。
2019年3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处长韩云在研究院主办的都市圈研讨会上发布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解读。
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在我的理解上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承上启下作用。这样一份很重要的文件,既面向我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又面向现实城市病的治理。
在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打破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成本代价非常大,如果贸然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到住宅土地市场,房地产泡沫就会立刻破裂。目前唯一能够取得突破的地方就是允许集体土地上建设的住房进入租赁市场。租赁住房对于商品房的市场冲击比较小,但是也会对商品房市场上涨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
从城市更新到社区更新,不仅仅是更新单元的尺度变化,从宏大尺度变到了微小单元,更重要的是城市规划范式的变革,发展的升级和价值的回归。
随着我国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建设面临更高的质量要求,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技术,辅助城市的管理决策,成为广泛共识,但所谓的“智慧城市”是否就是相关技术的简单堆砌,技术背后是否存在更加深层次的运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