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来看,地理信息应用从规划开始,到自然资源,到城市建设,发展到城市的运营管理,都实现了数字化,并逐步增加智能化,未来发展到社会治理,特别是现代化的社会治理,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城市,形成真正的智慧社会,使人类生活更美好。
中国是个广域人口大国,从城市群到都市圈,到中心城市,到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到乡村振兴,所有的核心议题在不同地区都可以大有作为。但关键是要读懂国情、读懂区情,为不同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和合适的发展策略,不要吃错了药,开错了方子。
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近代城镇化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既然是自然过程,是一个趋势和规律,为什么在中国,一定要加上一个“推进”的动词呢?为什么一定要政府主动提出来,人为地去加以“推进”呢?
随着市民社会崛起,随着老百姓权利意识的成熟,规划逐渐产生了参与性。现在的规划,市民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但其话语权并不多,包括经营性的城市规划、互动型的规划,如何通过非行政许可方式、采用经济契约的方式约束市场行为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这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T的换代、特别是AI人工智能的出现,提升了我们信息获取处理的能力,但是未来要做的事情远不止这些,清华团队更多把精力放在建立一个有效、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上。
要从源头治理控制疾病高发因素,落实健康城市理念,对城市环境及人的行为进行更规范化的管理约束,最终使人获得更长的健康寿命
近来对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走向媒体多有议论,读来感受颇多。从"多规合一"几年试点中的部门利益导向,各种旧瓶装新酒的尝试,到从专业技术队伍出路和市场利益维系的各种焦虑都有,当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中国式"故事确实颇有文化,体制和逻辑上的中国特色。但我认为确实到了"翻片"的时刻了。
健康城市强调对城市的关注,那么对于农村,尤其是那些被留在农村的人来说,是否不公平?
目前整个关中平原城市群呈现出西安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在我国城市群当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征,关中平原城市群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级城市群,核心和关键也在于西安,必须发挥其区域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
如果无视乡村和农业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这场规律性变迁,仍然以既定思维和认知,以不变应万变,则一定会产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