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中心,更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压力最大、责任最大的实施主体。城市碳排放占比高达75%,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主战场”。建设低碳城市有哪些重要抓手?具体又面临哪些挑战?城市更新如何助力低碳城市发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城市报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尹稚。
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四川省委决策部署,成都提出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先锋》杂志特邀请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就成都如何以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大力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更好引领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进行深度解读。
为了落实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开放性学术研究平台的搭建工作,吸引更广泛的中外青年科技人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把握科学前沿,培养造就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研究院发展与进步,本着“开放、竞争、协作、创新”的原则,研究院特别设立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开放课题基金,该课题基金由研究院专项经费支持。
2017年3月,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热点问题,研究院向全国征集第一批开放基金课题,得到国内外学界和业界的热烈响应,收到128份课题申请书。2017年5月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建议及研究院科研需求,最终确定大数据、城市群、特色小镇、城镇化政策、绿色生态研究五个方向,资助24个开放课题和1个战略中长期研究课题,总计资助基金约人民币800万元。目前,各项课题正在积极推进,为大数据库建设、城市群规划、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评估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3年2月21日,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2》发布会成功召开。
近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发展指数》在蓉发布。报告选取包括成都都市圈在内的九大头部都市圈作为评估对象,成都都市圈综合评价结果位居中西部地区领先地位。
2022年12月7日,台州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台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监测评价课题研究项目》专家评审会,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汇报了课题成果。与会专家认为课题成果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数据详实、对策建议针对性较强,一致同意课题成果通过评审。
《“三新”背景下县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研究》在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理解新发展理念内涵、聚焦新发展格局着力点的基础上,深刻阐释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内涵特征;系统梳理国际创新发展理念和典型案例经验,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历程、专项工作、整体成效和机遇挑战;探讨提出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任务要点、分类引导以及具体工作举措建议。
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编制完成《成都都巿圈发展报告(2021)》,开展全国首个都市圈全面体检分析。
旨在测度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近日,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该示范区由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组成,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本次《规划》获批,将为示范区规划、建设、治理提供基本依据,对推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