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了“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强化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等一系列利好措施。这些措施将带来怎样的变化?日前,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在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对《方案》作出解读。
2022年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频道推出系列节目《走进县城看发展》,走进不同类型、风格的县城,探寻它们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取得的成就,展现富有底蕴的人文风貌,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7月8日,节目组走进青海大通,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受邀,在节目中对大通县发展经验进行解读。
面对城市治理的重要作用与规划协同治理的新要求,一方面,需要思考当下城市治理在规划层面的重大瓶颈,即规划的决策、制定、执行体系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不够;另一方面,需要思考完善规划协同作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2022年6月27日,由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华中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年会(IACP)迎来闭幕式,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在会上作题为《健康、可持续发展与规划知识生产的变革》的报告。
2022年6月8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频道推出系列节目《走进县城看发展》,走进不同类型、风格的县城,探寻它们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取得的成就,展现富有底蕴的人文风貌,总结可供借鉴、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6月24日,节目组走进河北正定,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受邀,在节目中对正定县发展经验进行解读。
2022年5月14日上午,尹稚教授在城市群可持续治理名家讲坛启动仪式暨第一期讲坛活动“新时期城市群与都市圈的创新发展”上作题为《解析人居环境复杂巨系统推动计算实验》的主题报告。
《瞭望》周刊策划“展望新型城镇化”系列专题,第一篇为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署名文章《新型城镇化四大趋势性特征》。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22年,雄安新区迎来五周年。5年来,雄安新区如何打造“未来之城”?对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有何意义?近日,《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杂志推出封面专题聚焦“雄安新区的过去和未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在专题栏目发表署名文章《A new take on urbanization》。
在乡村振兴的“下半篇”,特色小镇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农村是否需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如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天府文化》杂志记者采访了长期致力于城乡融合、城市治理等研究的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
2022年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公布,明确“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为发展定位之一。什么是城市治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可进一步创新在什么地方?现代化城市治理如何助推高质量发展?《先锋》杂志特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尹稚,阐释公园城市的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