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施行,明确浙江全省(杭州市区除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同时进一步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瞭望东方周刊》就此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解读。
9月11日,广东省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消息,“特级人才”购房补贴标准由250万元提至1000万元,引发社会热议。《封面新闻》特邀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助理研究员、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冉奥博,对此进行解读。
2023年7月21日,《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近日,《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杂志邀请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对此进行解读。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近日,成都市武侯区某万人小区业主呼吁,希望在原址拆旧建新。老旧小区改造面临哪些问题?经费如何保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详细解读。
住宅公摊面积,一直是中国不动产业的热点问题。近日,今日头条联合和讯巨浪,邀请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解读“公摊面积”是否应该取消及其涉及的公共服务、房产税等相关问题。
近日,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要求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全省除杭州市区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中国新闻周刊》邀请尹稚、邹一南、张蔚文、李国平等多位专家,解读新政将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带来哪些影响。
到城市街头走走看看,如何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应该呈现出什么特征、哪些气象?不同区域与城市如何依照自身特色和优势,共绘更丰盈而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近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就此进行解读。尹稚表示,“万千气象,这里面不光是生活方式,也包括谋生手段,生产方式,它体现的是城市文明的多样性,这也是成都的特色!”
今年4月28日到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如何理解这一指示精神?下一步如何推进?这又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组特邀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解读。
7月21日,《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本轮城中村改造,是否可以和之前的棚户区改造进行类比?有没有一些地方的具体项目亮点、做法值得借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详细解读。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浙江这一“落户”新政意味着什么?是否能在更多地方得到推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