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2023—2027年)》,要求放开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全省除杭州市区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中国新闻周刊》邀请尹稚、邹一南、张蔚文、李国平等多位专家,解读新政将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带来哪些影响。
到城市街头走走看看,如何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应该呈现出什么特征、哪些气象?不同区域与城市如何依照自身特色和优势,共绘更丰盈而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近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就此进行解读。尹稚表示,“万千气象,这里面不光是生活方式,也包括谋生手段,生产方式,它体现的是城市文明的多样性,这也是成都的特色!”
今年4月28日到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如何理解这一指示精神?下一步如何推进?这又会对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组特邀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解读。
7月21日,《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本轮城中村改造,是否可以和之前的棚户区改造进行类比?有没有一些地方的具体项目亮点、做法值得借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详细解读。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浙江这一“落户”新政意味着什么?是否能在更多地方得到推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详细解读。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受邀在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作主题演讲。他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全体国民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基本上是稳定的,要坚守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走向区域协调。
5月26日,“从规划到治理:基层挂职锻炼中的观察与思考”主题讲座成功举办,讲座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设计部副主任许景权主讲,由清华同衡总工办和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共同举办。
2023年5月10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指数发布会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期内容为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张晓玲女士在发布会上所作的《都市圈建设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旨报告。
本文通过回顾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基本概念,梳理和对比近年来国内外健康城市评价工作的变化,重点识别了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在主题内容、方法技术、应用受众、实施模式等方面的进展,总结了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发展趋势中呈现的主题整合化、方法精细化、应用价值化和模式开放化四方面关健转向,并对进一步优化健康城市评价体系的实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研究在梳理都市圈概念内涵及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全系统协作的组织体系、利益协调与治理机制、发展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框架在内的现代都市圈规划核心框架,并通过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南宁都市圈的规划实践对现代都市圈规划核心框架进行实证研究,对现代都市圈规划核心框架的可实施性和可复制推广性进行验证,以期为都市圈规划及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