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本轮城中村改造,是否可以和之前的棚户区改造进行类比?有没有一些地方的具体项目亮点、做法值得借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详细解读。
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推动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方案》。浙江这一“落户”新政意味着什么?是否能在更多地方得到推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进行详细解读。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受邀在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作主题演讲。他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进程,是一个全体国民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基本上是稳定的,要坚守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走向区域协调。
5月26日,“从规划到治理:基层挂职锻炼中的观察与思考”主题讲座成功举办,讲座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设计部副主任许景权主讲,由清华同衡总工办和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共同举办。
2023年5月10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指数发布会暨成都都市圈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期内容为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张晓玲女士在发布会上所作的《都市圈建设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旨报告。
本文通过回顾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基本概念,梳理和对比近年来国内外健康城市评价工作的变化,重点识别了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在主题内容、方法技术、应用受众、实施模式等方面的进展,总结了健康城市评价体系发展趋势中呈现的主题整合化、方法精细化、应用价值化和模式开放化四方面关健转向,并对进一步优化健康城市评价体系的实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研究在梳理都市圈概念内涵及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全系统协作的组织体系、利益协调与治理机制、发展监测评估与动态调整框架在内的现代都市圈规划核心框架,并通过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南宁都市圈的规划实践对现代都市圈规划核心框架进行实证研究,对现代都市圈规划核心框架的可实施性和可复制推广性进行验证,以期为都市圈规划及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聚焦社区幸福评估工具,凝练社区幸福概念内涵和特征,挖掘其应用于社区评估的基础和优势,结合当下我国社区治理工作的趋势和重点任务,构建社区幸福评估体系,并借鉴既有实践经验设计应用流程。
人民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总纲领,智慧城市是实现人民城市的重要手段。在迈向人民城市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实现“民、政、企”多方整合,规划师要在协调整合中起到关键作用,将“人民城市”理念植入大型技术系统中,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技术风格和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技术动量。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时代命题的提出,需要进一步审视“人民城市”理念的理论基础、价值导向和治理场域,同时需要进一步对其内涵构成、运行逻辑、作用机制、治理干预等开展深化研究。本文的关注重心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主体构成、社会价值导向及其与城市现代性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