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健康治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型意义与实践

2024.11.07
作者:

基层健康治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型意义与实践

——成都市郫都区以“健康家庭建设”为抓手推进健康中国行动

李丰婧,黄莉,李栋,徐海霞(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基层健康治理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型,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手段。这种转型意味着从传统的疾病治疗和应急响应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预防、健康促进和疾病管理的模式。成都市郫都区健康郫都行动推进委员会通过构建高质量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对家庭中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积极推进健康家庭建设等创新行动,实现了健康服务与健康治理的主动转型。以“健康家庭建设”模式作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重要抓手,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还通过分级诊疗体系减轻了大医院的负担,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都市郫都区的经验表明,主动式健康管理模式是解决基层健康治理痛点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基层健康治理转型需求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健康服务面临着全方位的转型需求。近年来,国家层面不断强调深化改革,以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等领域的协调发展。健康服务的转型成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一。在传统观念中,健康往往与疾病治疗和医疗行为紧密相关,传统的健康服务模式主要依赖于“被动反应”——即在居民出现健康问题时进行救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健康观念的升级,现有的健康服务模式难以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被动”健康模式的局限性愈发明显,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健康管理需求。因此,基层健康治理体系迫切需要从“被动供给”向“主动服务”转型,以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的长期健康。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医疗卫生体系要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推动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服务效率。这一政策转向体现了政府对民生健康的高度重视,意在通过改革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减少医疗费用的同时,提升居民的健康管理能力。

二、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型意义

        传统的医疗模式在应对现代社会的健康需求时,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大城市中,资源的高度集中,导致居民面临“小病大医”的局面。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被弱化,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三级医院,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既加剧了大医院的压力,也使得居民的健康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与此同时,传统的健康服务缺乏对健康问题的前置管理。传统模式以“被动响应”为主,当居民患病后才开始干预,而缺乏预防和早期管理手段。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这种被动的健康医疗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其长期健康管理需求。如何打破这一困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居民健康管理能力,成为基层健康治理转型的核心。

        从“被动”向“主动”转变,这意味着健康服务不再仅仅是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性应对,而是通过主动干预、预防性措施以及精准的服务供给,提前预判和管理可能出现的健康风险。首先,这种转变可以显著增强疾病预防的效果。例如,通过定期健康筛查、社区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手段,提前识别健康隐患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在疾病扩散前阻止其发生,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全社会的健康风险。其次,主动服务更能响应个性化健康需求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健康服务能够基于大数据进行健康风险评估,主动推送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与服务,实现对人群健康的动态跟踪与精细化管理。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升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尤其是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脆弱群体,提供更为及时、便捷的健康支持。

        总体来说,主动健康治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提前预防健康风险,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降低医疗成本,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健康社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三、成都市郫都区以“健康家庭建设”为抓手的创新实践

        郫都区通过构建高质量家庭医生服务体系,为居民的主动健康提供了有效途径。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构建了以基层医院和公益性村卫生室为实施主体的家医签约服务体系,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27支1310人,并聘任了110名家庭医生专家。特别是“七到家”服务模式的创新实施,将微网实格管理、签约服务、送医上门、健康宣传、预防送药、四级联动救治和党建引领等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家中,有效减轻了三级医疗机构的压力,提高了居民的健康获得感。同时,郫都区积极推动“码上健康”信息化攻坚行动,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平台和区域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也体现了郫都区在主动健康服务方面的积极探索。

        郫都区通过对家庭中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实现了从被动医疗服务到主动健康关怀的转变。通过深入开展“健康敲门行动”,重点为全区2050名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三个一”免费健康服务。精准的“敲门行动”和入户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并管理急重症病例,为失能老人提供治疗康复服务,实现了医疗服务的“零距离”。此外,通过整合优质医疗资源,郫都区还拓展了“两癌筛查”、“癫痫筛查”等诊疗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这些项目不仅提高了重点人群的健康水平,也展现了郫都区在主动健康管理方面的具体实践。

        郫都区以提升家庭健康意识为核心策略,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实施。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和活动,倡导家庭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健康有益的生活环境,有效提升了家庭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充分发挥了“健康细胞”的示范引领作用。特别是,来自郫都区的李张维家庭,全面展示了健康家庭的优良家风,在“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家庭专场中荣获全国季军称号。这充分调动了社会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的积极性,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家庭健康的良好氛围,强化了持续宣传健康中国行动的基本理念。可以说,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的生动实践。

1.jpg

图“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 家庭专场郫都区代表战队

四、经验总结

        基层健康治理体系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型,不仅是适应新时代人民健康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郫都区创新的以“健康家庭建设”为抓手落实健康中国行动,这一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健康服务效率,还通过精准的健康管理减少了居民的医疗支出和疾病负担,展示了从“被动”到“主动”服务的巨大潜力。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政策引导、策略制定与信息化建设缺一不可。首先,政策的引导至关重要。各地政府需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促进“主动健康”的政策制定。其次,在策略实施方面,财政投入和人力资源的保障也不容忽视。要实现健康服务的全面转型,必须扩大基层医疗服务队伍的规模,确保家庭医生团队有足够的人力支持。通过加强培训和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管理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此外,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精准健康管理的基础。各地区应加强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推动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对重点人群的动态管理和服务。

        第二,锚定“小切口”,聚焦基层“大健康”。 成都市确立健康细胞工程为抓手,将健康建设任务直接落实到社区、家庭等社会基础单位,通过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健康理念进家庭、进单位,形成聚集多个健康家庭、单位、社区,在此基础上推动健康街道(镇)建设,营造区(市)县的整体健康氛围。目前来看,成都市多个区县通过这样的小范围切入点,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和解决基层健康问题,更高效的实现公共健康服务、居民获得感的提升。

        第三,强化预防为主,推行网格化的社区健康服务模式。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推行网格化的社区健康服务模式、提升健康服务的个性化和精准性,可以进一步推动“主动”基层健康治理模式发展与社会健康的全面提升。以社区为基础的网格化服务,增强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特别是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脆弱群体,提供更为及时、便捷的健康支持。通过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主动推送个性化的健康建议与服务。同时,强化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实现对人群健康的动态跟踪与管理。

640 (1).jpg

图 郫都区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图源:成都市郫都区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