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健康专题论坛 | 环境健康新探索圆桌分享嘉宾观点集锦

2023.11.13
作者:

        2023年10月31日,“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3”城市健康专题论坛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发布会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达理礼堂隆重举办。环境健康作为城市健康核心要素之一,从底层影响着城市健康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本次论坛特别设置“环境健康新探索圆桌分享”,邀请多位地方基层领导与行业专家学者对谈,从环境健康+现代农业、环境健康+文旅、环境健康管理模式等方面,分享来自一线基层的实践经验;也从环境健康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健康价值核算等角度,探讨了潜在的创新路径和发展模式。以下为嘉宾发言观点集锦。

圆桌会议_副本.jpg

环境健康新探索圆桌分享

主持人:

李丰婧 |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研究专员

嘉宾:

曹   波 | 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向   征 | 成都市大邑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卫俊杰 |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副局长

黄玉敏 | 国际健康与环境产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

李文洁 | 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   栋 |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

曹波_副本.jpg

曹   波

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金堂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首批创新型示范县,承担着沱江流域生态屏障的上游责任。金堂县聚焦优质农产品打造,在生态价值转化和环境健康产业方面方面有很多积极的探索。金堂县以聚峰谷国际橄榄田园康养度假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一二三四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金堂橄榄油”已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定和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金堂县环境健康价值转化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金堂县地理位置优越,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培育种植金堂油橄榄8.3万余亩。

        二是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效益。自2009年引种栽培开始,先后引进多家经营企业、专合社,累计发展油橄榄种植基地7.73万亩,建成种苗繁育基地4个,油橄榄鲜果年产量1万吨以上,榨油1000吨以上,带动群众亩产达到万元以上。

        三是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效益。油橄榄种植集中的龚家山村,实现了从贫困村蜕变成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8680元增加至2022年的28000元。

四是具有良好的健康价值效益。金堂橄榄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5.6%,还有维生素E等多种丰富营养物质,经常食用有利于控制血压血脂,改善心脑血管健康。

向征_副本.jpg

向   征

成都市大邑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大邑县位于成都西部,是四川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之一,也是成都市唯一的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示范县。依托西岭雪山,大邑县在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生态资源,持以“商业+农业+文旅康+研学教育”的产业体系,开展了很多生态价值转化方面的探索工作。以“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大邑县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开展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积极探索平原地区水环境治理新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农业“双减”标准化模型,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二是开发健康农业产品,引入文旅项目,促进生态价值转化。积极推进功能性稻米以及功能性食品的校企合作研发、推广。已培育出富含花青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的“华墨香”水稻系列品种,在2023年试验种植100亩,实现市场销售总产值70万余元。依托优良的林盘生态本底,以川西坝坝文化传统为主线,深入发掘皮影戏、川西民歌等本地文化元素,通过举办丰收节、春耕节、大地艺术节等乡村农业节庆活动,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两年来,稻乡渔歌总接待客群达32万人次。

        大邑县推动三产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带动村集体和村民融入、共享新型产业链带来的利益增长。近年来,仅稻乡渔歌项目就为1000多农户、3000多位村民提供创业扶持、就业岗位,2022年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34718元,项目所在地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至180余万元,实现了由空心村向经济强村的蜕变。

卫俊杰_副本.jpg

卫俊杰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云和分局副局长

        丽水市是知名的 “中国长寿之乡”,近年来依托良好生态和区位优势,在环境健康管理路径和工程举措上有很多前沿的探索。从2018年被列入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以来,云和县从企业、公众、社会等多种层级探索环境健康工作,相关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一”:

        一是发布了一个指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综合考虑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四种大气污染物的健康危害,关联了健康疾病的数据,以保障公众健康为目的,将环境健康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二是开展了一项评估。开展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遵循“三线一单”制度,实行环境分区管控,在产业准入前端提出相关管理措施,包括对不同管控单位限制污染物排放项目的准入,在具体项目环评阶段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等,从产业端控制住环境风险隐患,夯实良好生态环境。

        三是打造了一个平台。以环境健康管理这个品牌出发构建环境健康管理数字化场景应用,实时发布环境健康预警信息,及时识别和管理不确定因素,实现信息共享和公众监督,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

        四是制订了一项标准。在空气、环境质量基础上,纳入水康养指数、人体舒适度、气候指数等,形成生态环境康养指数的丽水市地方标准。

黄玉敏_副本.jpg

黄玉敏

国际健康与环境产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

        生态环境的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基础,医和药不能完全解决人类健康问题。联合国虽然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更多要依靠产业界的协同推动,只有让产业发展与产业投资良性循环,才有利于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实现。国际环境与健康产业联合会是由来自六个国家十几个国际组织、投资机构以及产业园区共同发起的。以下重点介绍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围绕健康中国的医学知识公益科普。联合会已拍摄涵盖2700多名医生、31个学科的6万集科普视频,用作公益宣传科普与医学签约的服务包。

        第二,配合国内生态导向开发EOD项目的实施。在向国内外政策性银行、开发银行提交项目时,配合项目业主方,做产业定位和产业导入,算经济账,为EOD项目所在片区产业升级开展整体谋划。

        第三,落地绿色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中心。一方面帮助外方到中国进行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挖掘合作项目与落地场景;另一方面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接更多“一带一路”开放带来的合作机遇。

李文洁_副本.jpg

李文洁

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始终坚持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把优质绿色的生态资本转化为富民、惠民的经济资本,也希望通过健康普惠的绿水青山寻求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下主要从四个方面分享浙江做法。

        第一,政策引领层面。浙江省委省政府聚焦绿色共富、推动生态共富,促进健康绿色资源转化成经济的效益,配套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浙江省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环境健康领域开展改革创新的举措,在关键环节、重点难点问题上先行探索,通过多层次、多层级的试点,在环境价值转化与大环境健康管理创新上实现突破。

        第二,产业发展层面。传统视角下,环境健康的产业发展在依托农业、林业基础,结合农文旅拓展产业链、价值链,从而富民、惠民,提升经济效益。此外,还可通过高效能环境治理融入环境健康来发展整个产业。比如浙江省的蓝色循环模式,就是从海洋塑料污染物治理的角度出发,从源头上进行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创新发展。

        第三,环境价值转化层面。浙江省通过“两山合作社”这一新模式,将闲散、破碎、单一的自然资源重新整合,统一收储和开发,以人为导向,让群众百姓更好参与到生态环境价值转化中,得到收获和认可。两山合作社研发的数字化应用平台还可实现点对点对接资源,将资源转化成资产、进而转化成资本,推动实现价值转化。

        第四,效益评估层面。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角度来讲,浙江省走在全国前列,发布生态产品总值(GEP)地方核算标准,在丽水市、衢州市及36个县区推进核算试点,在市县、项目两个维度开展核算和效益评估。下一步计划从省级层面推进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和价值转化工作,突破效益评估及效能体现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李栋_副本.jpg

李   栋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经过四年的研究,在全国城市健康水平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很多很多环境健康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一,环境保护到了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全新的治理理念。当前阶段,特别是疫情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类重新考虑自身发展、进一步回归到事情的本质,越来越重视环境带来的健康价值。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进一步严格了空气质量标准,对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入新发展时期,人类关注的已不仅仅是治理污染和恢复受损环境的问题,新的方向应该是进一步释放环境的正面潜在价值,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第二,环境健康涉及的内涵和边界还有待明确。在近期对一些地方城市的走访调研中,一方面深刻感受到环境健康这一新概念非常受欢迎,但实践中对管理者而言还难以准确把握其内涵和边界。结合一些研究和思考,可初步将环境健康分为两类。一类是本底条件好、起点高,康养类、文旅类项目往往都属于这一类,可通过环境健康价值转化进一步提升品质。另一类是起点条件相对较差,还无法称之为环境良好、亟待治理和整治,但这一类项目实施后能够释放的正面价值也也更大。此外,虽然这两类工作起点不同,但环境健康工作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要有人为的增量部分,与过去碳核算的额外性原则相似,没有这种额外性,按常规发展常规保护的工作,就很难体现出环境健康的价值来。

        第三,环境健康价值转化的核算及评价方法非常关键。环境健康价值核算的最终目标,就是把改善的增量部分科学、准确地测算出来。目前主要有宏观、微观两个核算层面的工作。宏观层面面向政府类似于GDP等地方经济社会宏观指标测算,对政府制定政策、优化决策非常重要。例如成都目前开展的环境健康价值转化核算就是此类工作。而在微观项目层面,由于缺乏没有很多背景数据的支持,项目规模也可大可小,核算时也就需要更多的科研和技术工作做支撑。清华目前也组建了相关的多学科团队,在几个地区正开展此项研究工作。通过专家学者对核算方法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建立一种行业规范,面向全国推广,降低环境健康工作的技术和实施门槛。提升其在经济和金融等方面的可行性。目前可以先从宏观核算做起,推动政府发布相关政策和指数,定好大方向,同步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与积累,不断完善微观层面的价值核算与评价体系。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