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奎:都市圈是集成式改革创新最理想的空间

2019.03.05
作者:研究院

我今天讲的观点是都市圈是集成式改革创新最理想的空间,要让改革创新的力量在都市圈里集聚,我今天就该观点讲四个方面:

一、空间主体的创新

我现在最担心的一件事情是,都市圈的概念出来之后,大家又把它混同于以往的一些空间类型。一些高级别的城市,比如一个副省级城市或者一个地级市,地级市要管几个县,副省级城市还要管一些地级市、一些区县,现在这个高级别城市把管辖的县区召集起来说,“我们原先叫副省级城市,现在我们叫都市圈,你们跟我一块儿干都市圈”,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出现。

我们有很多的规划队伍,一定会创造新一类的需求。原先做一个普通的大城市规划,现在好了,全部改名为都市圈规划。因此在一段时间之内,一定是换汤不换药的东西出来,这点我非常担心。都市圈要想行稳走远,必须要在这些基本的研究上进行一些探讨。我想现在非常重要的是对于这个主体,空间主体的创新要有认识。

1.都市圈是软性空间

在我看来,都市圈是一个软性的空间,和以往讲的很硬空间不大一致。一小时、半小时或是一个半小时交通圈,我觉得都有可能。但是我觉得,我们头脑里面要有一个理解,它是软性的空间。都市圈更重要是都市圈的意识,你们联系得很紧,很可能你们成为一个都市圈,所以我首先强调它是一个软的空间。

2.都市圈是要素融合的空间

另外,我觉得这是一个要素融合的空间。这和以往这种行政管控的空间又有很大的不同,要素一定是在都市圈里面充分流动。我们经常讲人流、信息流、资金流,还有其它的各种流,一定要能够充分流动。如果充分流动了,他一定是一个都市圈,如果不充分流动,那么这一定不是一个理想的都市圈,所以我觉得它一定是一个要素融合的空间。

3.都市圈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

都市圈一定是我们希望的、高质量的发展空间,而不单纯是以往我们讲的高速增长的空间,这点也很重要。地方政府有一种力量,特别是行政长官们有一种力量,就是把很多行政力量捏合在一起,然后推动、上项目,经济很快的增长,实现GDP翻番,或者是以较快的速度超越其它城市。高速增长他们得心应手。但是高质量发展这点很难,这需要新的理念。

所以在空间创新里面,我强调三点,都市圈是软的空间、是要素融合的空间、是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它和我们以往的硬的空间、行政管控的空间、简单的高速增长的空间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对他有所理解,这是讲空间主体创新。

二、制度改革的创新

第二个方面,都市圈是制度创新、制度改革的空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举一个例子来讲,前一段时间都在讨论房地产调控,房地产调控当中有一个阶段出台了一个政策,是指把调控范围从单一的城市扩大到城市群范围,就是连同中心城市和周边的中小城市一块儿调控。当时有这样一个政策出台,好在我估计这个政策的执行效果也不大好。实际上来讲,都市圈的出现扩大了我们调控的范围,更重要的是使得调控的科学性大大增强。在都市圈范围之内,大中小城市协调配合,非常有利于根据不同地区的价格出台很好的政策,让调控政策更加具有弹性、更加切合实际。也许在核心城市需要控制一定的房价,但是在周边的中小城市恰恰是应该鼓励一些人口向这些地方集中。我想,都市圈的概念就修正了我们以往的这样一种方向。

再举一个例子,以往我们经常讲土地建设用地的挂钩政策,这个挂钩政策在哪一个区域里实现?大家争论很多,就是我们讲的占补平衡挂钩政策。如果放到全国的范围来看,还有很多不现实的地方,也会导致土地资源过度的向少数、极少数核心大城市集中。如果是在都市圈范围内,很可能这个问题会有比较现实的路径。

再例如,在一定的区域范围之内,城市都要发展,现在总体上讲,中国核心大城市发展不充分,中小城市发展也不充分,究竟让哪些城市先发展、哪些城市后发展?在我看来我们没有理由说今天要加速发展大城市,明天要加速中小城市,大家都应该取得发展,这就牵涉到一个发展权的问题。发展权的问题本质上来说要靠什么?靠要素流动,要打通这些城市之间要素不能流动的障碍。如果要素能够流动,未来就会达到一种比较好的均衡状态,应该让市场也能发挥作用,同时使得行政调控手段也能够在其中就市场失灵的地方予以一定的校正。所以这也是在一个都市圈里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都市圈范围内是我们人口、经济密集的地方,也是各种矛盾、各种困难最多的地方,同时都市圈的出现也为解决各种问题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非常理想的一个集成式改革创新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有利于我们在一定范围内探索一些改革创新、探索一些路径。如果这些地方探索好了,他又和未来人口要素进一步集聚集中,让改革的成果能够和更多的要素分享。所以我觉得都市圈一定是一个制度改革创新的空间。

三、治理模式的创新

第三个方面,都市圈应该是治理模式创新的空间。我们国家现在讲,要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我觉得都市圈要形成都市圈特色的治理体系,都市圈自身的治理能力也要有非常大的提升。现在的问题是都市圈要治理什么?由谁来治理?治理的过程怎么样?治理的内容怎么样?用什么手段来治理?治理目标是什么?这是一篇大文章,是一篇新文章,是一篇没有破题的文章。

原先就城市范围,就小城镇或者就建制型的区域来讲,这些问题经过很多年的探索变得相对清晰,但是都市圈问题我很赞同尹稚老师刚才讲的,都市圈实际上是一个联合体,是一个大家协同创新的共同体。都市圈更像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这样共同体的治理要找到他自身的一些特色。都市圈当中,谁来作为核心的带动力量?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多级带动的力量,多元参与、多级带动,市场的机制在这当中应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四、动力类型的创新

第四个方面,都市圈应该是一个动力类型创新的空间。这个动力类型包括很多方面,我提三个小概念:

1.组合式动力

都市圈的区域范围极其广大,他容纳的发展主体、发展空间有的甚至能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空间,也有一些现在连工业化前期阶段恐怕都没有越过的空间。既有现代化的城区、也有乡村,这样空间范围里的动力不能用一种动力,必须是组合式的动力,每一种动力都在特定的地方发挥作用,要开动很多小马达。

2.新型动力

都市圈的动力类型里还要讲的一个是新型动力。我国都市圈和一些发达国家都市圈所处的历史阶段不一样,我们现在处在新型城市化和新一代产业技术革命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新的产业技术革命尤其是现在智慧化大数据这样一些手段,它能够提供我们发展的一种模式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动力。比方说我们都市圈里的协调机制问题,原先我们靠什么呢?靠各种各样的组织机构,各种各样管理模式的创新,现在好了,新型信息技术手段参与了很多发展中的壁垒高墙,促进了都市圈的协调。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都市圈各类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带来了新型的产业。所以新型动力,尤其是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动力。

3.绿色动力

都市圈的发展再不能走上以往的道路——在经济速度不太高的时候,规划一些所谓的新型空间,希望借助他们来拉高经济。这是过去经常有的思路,我也担心有一些地方会不会又回到老路上?认为都市圈来了,我们又有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抓手。这句话讲的是不错,但是都市圈最主要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在这当中是要用创新的方法、改革的方法来促进都市圈的发展,要把都市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非常好的结合在一起。

总结一下,我的主题就是都市圈是集成式改革创新的理想空间,这里有空间主体的创新、制度改革的创新、治理模式的创新,以及动力类型的创新。

谢谢大家。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