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通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融入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网络,进而提升了城市等级。因此,能否抢占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地位,成为城市能否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
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杭州考察,传递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鲜明理念。考察的第二站,是位于西湖区云栖小镇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他在此重点调研了杭州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情况。杭州城市大脑展现了“创新活力之城”,也是城市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范本。
在城镇化2.0阶段, 技术创新变革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镇化的推动因素也从外生型向创新驱动型、功能复合型转变——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发展质量更优、效率更高和潜力更大;推动城市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城镇体系从金字塔形向网络化、扁平化发展;推动城市功能从服务生产向服务科技创新转化。
换言之,科技创新成为城镇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城市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城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01
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对城镇化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城镇化发展动力从生产投资向服务消费转型、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不断地扩大着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动力支撑作用。
在外生型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劳动力等被认为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随着全球产业发展动力的转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越发重要,创新能力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推动了城市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一方面,科技创新推动城市发展质量更优。科学技术和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渗透到其他各种城市资源和生产要素中,引起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收益显著递增,从而也促使城市总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及其效益显著递增,促使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质量更好,品质更高。
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推动城市竞争效率更高。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速度上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进而推动城市跨越式发展,相较其他城市竞争力要素,科技创新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更快、更显著。
最后,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的发展潜力。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创新水平能够提升城市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未来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科技创新的驱使下,城市的创新能力保障了城市能够动态、持续地调整自身发展能力,意味着城市的发展更有后劲和潜力。
为了应对产业发展动力的转型,城市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强化具有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作用,营造能够吸引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定居的宜居舒适环境、有利于资源统筹的行政管理资源、有助于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等。同时提高政府对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及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
02
科技创新推动城镇格局从注重等级规模结构向网络化、扁平化、协同化转变,提升城镇科技创新功能和网络枢纽地位。
科技创新驱动下,产业集群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创新型产业对人才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链接和聚合的迫切需要,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变得更为重要,并且伴随着快速交通网的不断完善、通信设施水平的不断提升,优化并促进了城市间的联动关系不断增强。
长期以来,城市发展主要依靠资源禀赋和区位,关键在于不断强化对物流、人流的吸引和集聚,以提升自身的优势,此时城镇体系呈现金字塔形体系结构。
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主要驱动力的趋势下,城市人口规模不再是城镇体系的重点,而更加注重考核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结构和作用。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重塑世界竞争格局,进而推进全球城市体系格局的变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区域空间组织呈现出信息化社会下“流动空间”的新形式,促使区域空间从等级化到网络化发展,整个空间呈现出一种多中心、跨越式、水平的态势。
中国已经逐渐形成了网络化的城镇体系格局。
北京、上海、深圳属于全国网络等级的第一体系,广州、成都、武汉、南京、天津、杭州属于第二等级。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的节点的网络联系尺度为全国范围,属于网络中的“明星”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核心”作用非常显著。
另外,大多数省会城市都是本地网络的中心城市,在区域中处于核心位置,它的作用在于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经济网络,同时承担辐射与吸引的双重职能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城市相对于本省的省会城市产业基础与经济条件更好,它在网络中也比省会更加处于中心位置,如大连的网络联系度大于沈阳,厦门大于福州,青岛大于济南和唐山大于石家庄,这某种程度上反映城市在网络中的总联系度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基本吻合。
科技创新加速了城镇等级的跃迁,推动城镇体系扁平化发展。
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使得能够抓住创新发展机遇的城市甚至城镇,能够跨越原有的金字塔形城镇体系结构,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中,实现城镇等级的跃迁,推动城镇体系扁平化发展。
例如乌镇通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融入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网络,进而提升了城市等级。因此,能否抢占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枢纽地位,成为城市能否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
科技创新推动城市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互补,加快城镇体系网络化发展。科技进步提升城镇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城市之间互相协作,形成产业分工和功能互补,推动城镇体系网络化格局的形成。最后,科技驱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城镇群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科技驱动下的产业集群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城市之间联系互动的增强,推动城镇群成为未来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镇网络密度不断增加,城镇群内部的分工协作更加专业、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城镇群也以创新人口、创新资源的高度密集带动了技术创新的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
城市的发展要努力抓住全球科技创新的变革趋势,努力提升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寻求发展先机。因此未来需要重视对城镇群的发展规划和空间引导,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城市群内部推动分工协作,统筹发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
03
科技创新推动城市空间发展从功能分区向功能复合转变,营造产城融合、职住匹配的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推动城市建立数据驱动的多目标智慧决策和运营系统,建设智慧城市。
随着知识经济兴起,城市功能开始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和服务功能逐渐转向以知识、信息和技术为主的科技创新功能上来。
在服务生产的外生型阶段,城市的空间发展以强调产业发展为主,突出经济建设,忽视城市环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甚至以牺牲生活空间而发展生产空间。
而在创新驱动阶段,城市发展的重点在于提升对创新主体的吸引力,从服务于生产转向服务于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和创新资本。
城市科技创新功能作用不断凸显,在与其他功能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塑城市空间。
首先,为了提升创新吸引力,城市转向以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作为目标。提升城市科技能力重点在于提升对创新人群、创新企业的吸引能力,进而需要打造宜居的创新环境。同时,为了推进创新集群发展,推动产学研互动发展,城市致力于打造产城融合、开放包容的创新园区这一新空间模式,使得创新功能区逐步成为城市功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新技术和新兴业态推动城市产业空间和用地结构的变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技术和新兴业态的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优化和重塑城市功能和内部空间结构,例如电子商务弱化了实体零售商业空间的需求,同时提高了对物流空间的需求。
最后,智慧城市等新技术优化提升了城市空间治理水平。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更多的新技术成熟并用于城市管理中,城市治理手段和管理技术不断更新升级,城市空间营造和管理更加智慧、有序。
随着城市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城市建设发展强调以人为本的导向,致力于努力提升居住环境、改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优化城市管理机制,吸引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
文 / 尹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