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都市圈研究的过程中,其实我们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这些年来随着中国大量的基建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现在到了一个阶段就是由新基建带来我们要推动新动能的生成。在这里,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推动市场一体化,各个部门一体化。这些一体化说白了就是一个字“破”,要“破”各方面的割裂,包括体制、机制、空间、影响到互联互通大量的障碍性的东西,要推动要素的再分布,自由流动。这个是一个很明确的背景和目标。在这个里面,为了推进下一步的工作,我想提几个建议。
1.判断时序,共享协作红利
都市圈在未来是国家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其实是国家全球战略最重要的载体,这个定位应该是无可置疑的,不管是沿海的都市圈还是内陆的都市圈,都有组团出击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诉求。
要组团,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原来都市圈内部是竞争式的引领,通过与隔壁的竞争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自己都市圈内部组员的发展空间。未来要过渡到协作性引领,通过组团我能够获得比原来竞争性引领更高的发展空间,这需要一种机制、体制的建立和保障。
我认为所有的一体化、协同等等,其实基于一个最主要的前提判定,就是通过协作性的引领能够获得超出单打独斗竞争的盈利,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点,可能在下一步需要做更多的分析。因为不同的都市圈发展的时序不一样,有成熟型的、培育型的、也有待发展的,这些不同就会导致在空间上的集聚和辐射的能力与水平是不一样的。从长三角跟珠三角来看,在这几十年的发展里面,有大量的协调机制,尤其是珠三角,编制了我国第一个协作发展规划,用类似这样的一些政策来试图调节各个成员之间的发展问题。对于都市圈里面的核心城市或者中心城市来说,到底是处在一个集聚的阶段还是到了往外辐射的阶段,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时序判断非常关键——尤其是对于中心城市的发展时序的判断。
2.预测“流-结构”变化
我们的研究中有很多的互投和一些结构性的判断,下一步需要把“流”和“形”和结构的东西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模拟预测。由于各个城市之间的“流”的变化导致结构的重组、再生,这个事情是可以去做的,但是它们也是互为因果的。这点能够做到的话,我们对都市圈里面各个成员的发展可能就有了很明晰的判断。有了这个判断之后,我们后面要做什么呢?除了现在做的这个主要站在政府角度的分析之外,还应该站在另外两个层面分析:一个是基于地方政府,从治理和实施的角度来看,基于地方政府来做整个都市圈的分析。还要基于企业的角度来看,怎么参与到整个都市圈的发展中来,应该从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模式去做更深入的一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