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主办的首场“清城对谈”活动在双清大厦拉开帷幕。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均华博士、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总裁丁化美、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书清、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结构金融部副总经理肖旺、成都国际空港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炜、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规划处副处长陈军、杭州市钱塘新区经发科技局副局长朱政、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资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经理史金栋、淮安市清江浦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波、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中心主任卢庆强等出席座谈会,以“新型城镇化与投融资”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与清华大学共建的高端智库,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相继推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城镇化国际大学生辩论赛”“江村学者青年实践项目”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多形式、多维度地助力我国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此番推出“清城对谈”系列交流活动,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意在打造一个聊政策、解难题、议发展的深度沟通平台,为改革创新发展建言献策,为地方基层、企业一线排忧解难。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表示,目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来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城镇化发展需要的资金规模大、效率要求高、投融资模式和机制亟待完善。有鉴于此,首期“清城对谈”聚焦城镇化“钱从哪里来”“投融资模式如何创新”等难题进行专题交流讨论。
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许均华博士认为,城镇化投融资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整体收益率不高;二是城镇化涉及领域多,涉及环节多,各领域、各环节投资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产生的风险和收益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公共设施性质的,有的是市场化的;有的能赚钱,有的会赔钱。政府、开发主体、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投资人各自是什么角色、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分工要明晰。他认为,从投融资环境来看,市场不缺钱,不缺把钱引导到城镇化建设来的金融工具,也不缺各政府的鼓励政策。缺的是城镇化对金融资本的吸引力和吸收能力,缺的政策落地。许均华强调,城镇化项目要想融资,就一定要让出钱的人觉得:第一,资金是安全的,是能按预定的期限和回报拿回去的;第二,投的钱形成的资产或产业是真实的、是能够升值的,并且是能够在想变现的时候变现的。这就要求,城镇化中形成的所有资产对所有的出钱人来讲,在债权债务关系或投资关系存续期间是独立的,是受法律保护的。“有效资产及未来的增值、现金流、融资主体的信用这三个因素构成融资的物质基础。”许均华建议,城镇化建设项目一定要先做好投融资预算,量力而行;要配置好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债权融资与权益融资、财政资金与金融资本。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总裁丁化美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三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因此其投融资困境应该在治理体系中寻找解决方案,“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基于农村治理体制现代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持续的农业发展的增值价值,而这个价值又基于土地整合和产业规划的结合所释放出的红利。”在他看来,城镇化在土地、人口、教育、医疗、养老、产业等方面都有痛点,可以以土地制度的改革为主线,在农村成立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让农民成为股东,甚至成立由专业机构管理的农民稳定基金,配合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形成一个良性的投融资生态。
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书清分享了中关村发展集团从建园招商、到产城融合、再到创新生态集成服务的经验。“园区在建立之初,就要明确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的关系,想清楚要入住什么样的企业、与企业是什么样的关系、怎么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这样才能激活更多的内生动力,”张书清介绍,中关村有着由“产业规划、人口规划、空间规划、生态规划、开发模式规划、投融资规划”组成的“六位一体”的规划体系,围绕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成长阶段,打造了从项目孵化、产业落地,到天使创投、提供创新型融资、培育上市的支持服务模式,构建起与企业共生、共融的生态圈。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结构金融部副总经理肖旺从实务角度对城镇化建设进程发表了观点,他认为地方政府应当有清晰的投融资理念和中长期规划。在建设过程中,以投行的观点进行产业的规划,对财政投资产生的效益做切实考量;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有产业依托,“先有产业集聚,才有人口集聚”。而发展产业资金从哪里来?肖旺认为,融资租赁大有可为,“城镇化建设的民生类资产,例如医疗、教育、制造业等长期项目,很适合开展融资租赁。”通过融资租赁形成资产,结合资产证券化,能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政府融资平台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实行差异化发展,“不能千城一面。”
活动最后,与会嘉宾还就地方土地开发模式如何转型、政府如何与金融企业对接、产业如何转移和升级、PPP模式如何助力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如何盘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