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31日,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盛大开幕。作为年会重要活动之一,“2025世界数字健康论坛”于3月28日成功举办。活动上,清华大学发布了“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最新研究成果。
3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主办的“2025世界数字健康论坛”于北京举办,共有6位院士、30余位院长、百余位专家及企业高管参与了本次论坛。2025世界数字健康论坛以“数智创新·激发健康医疗新格局”为主题,通过深入讨论远程医疗与移动健康、精准医疗与个性化、健康管理与普惠网络、智能医疗设备与生物技术、公共健康与卫生政策等重点领域,探讨如何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释放医疗卫生潜力,培养数智健康跨界人才,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数字健康产业化进程,提升健康治理水平,为构建健康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论坛现场
论坛期间,清华大学发布了“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隋振江,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姜胜耀,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刘奕群,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新疆医科大学校长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等领导共同出席见证。
与会领导共同为“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最新研究成果发布揭幕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
健康治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涉及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需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协作。2020年3月,清华大学启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研究,构建了具有清华风格、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城市健康测度标尺,连续五年对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健康水平进行全景扫描,连续两年对36个国际化大都市开展健康水平对标研究。通过多源大数据开展监测评估,推动健康治理数智化转型。
“国际城市健康状况比较”研究结果发布
课题组融合全球城市健康主流评价体系的热点指标,对全球16个国家的36个国际化大都市开展健康水平对标,为推动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中国样板。包括新加坡、东京、伦敦、华盛顿等20个国际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16个中国城市。从医疗服务、生活行为、城市绿化、环境质量、健康结局5个方面共10个指标进行评估分析。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在健康结局、医疗服务、城市绿化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环境质量、生活行为方面仍需提升。香港、北京、杭州等中国城市在多个健康维度上展现出全球竞争力。在健康结局方面,香港、上海、珠海等七个中国城市位列前十名;在医疗服务方面,北京、杭州、沈阳等六个中国城市位列前十名;在城市绿化方面,广州、重庆、厦门等七个中国城市位列前十名。
“国际城市健康状况比较”研究结果:五大评价版块TOP10城市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将持续研究、发现规律、建言献策,支撑多部门、跨行业应用,为推动健康治理的数智化转型、构建健康中国新格局贡献清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