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25日,由四川省同城化办公室主办的第4期“兴汇大讲堂”暨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专题培训班在成都开班。来自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政协机关,成德眉资4市市委办、市政府办、人大常委会、政协机关、同城化牵头单位、重点工作部门等相关单位近百人参加此次培训。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以《都市圈发展规律与成都样本》为题,进行了专题授课,收获热烈反响。
此次专题培训邀请到《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起草组专家、理论界专家学者、都市圈建设协调推进单位业务骨干,为参训人员介绍《规划》起草背景,深入阐释《规划》内容,重点把握《规划》关于都市圈发展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安排部署,为高质量谋划、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2022年重点工作和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打好理论基础。
24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王政调研员以《都市圈建设的背景重点及成都实践》为题,进行了专题授课,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都市圈提出的背景、都市圈建设的重点,双城经济圈背景下的成都实践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探讨了同城化发展的思路,对成都都市圈建设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王政表示,要从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从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总体安排,从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的空间动力机制,来认识都市圈培育工作。通过介绍都市圈的定义和特征、建设都市圈的原因及近年开展的工作,王政还着重讲解了都市圈提出的背景、建设重点及推进都市圈建设要注意的问题。他表示,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开局起势,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
24日下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以《都市圈发展规律与成都样本》为题,进行了专题授课。尹稚从都市圈相关基础理论讲起,讲解了都市圈形成的动力机制和空间演进,我国都市圈建设的重大意义和都市圈划定标准。
尹稚表示,成都都市圈仍处于都市圈成长期的后半段,要持续提升次级中心能级,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探索同城化建设。他建议,成都都市圈要加快探索可持续的同城化发展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基于市场契约的利益交换规则和网络;进一步提升成都发展能级,加快构建德阳、眉山和资阳特色支撑格局,显著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创新共同体;丰富文化旅游共建内容,吸引内外居民深度体验和休闲消费,共建富有天府文化魅力的国际消费目的地;继续发挥新媒体“新优势”,丰富多元传播渠道,提升都市圈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快完善都市圈数据监测分析制度,搭建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信息平台,建立常态化都市圈监测分析机制。
为进一步“对称信息、彼此参照”,在专家授课前的开班式上,四川省同城化办公室主持人强调:一是把握时间轴线。要理清成德眉资同城化工作的历史脉络:2019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1月14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成立,并推进召开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四川省政府随后印发;二是注重空间尺度。应定好坐标,充分认识到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在全国、全省的坐标;三是界定几组关系。要注重分辨城市群和都市圈、同城化和一体化之间的关系;四是对标学习借鉴。经过对比分析,要集中精力学习借鉴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经验;五是搭建“四梁八柱”,已组建工作专班,初步搭建同城化政策协调机制;六是取得良好成效,《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初步构建都市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等。
25日,四川省同城化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吴小冬带来了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强化双核联动双圈互动的思考》的专题授课,四川省同城化办公室保障组组长何亚军分享了《构建都市圈全方位立体开放新格局》。随后,参会人员根据自身业务和专业选择“同城化营商环境建设”“协同推进建圈强链、形成产业错位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公服共建共享生态共保共治”三大主题任意其一参与分组讨论。分组讨论分别由四川省同城化办公室设施互通组组长戴雪峰、创新产业组组长周世刚、公服生态组副组长李晓慧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