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城市健康设施评估出炉 ——《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发布

2021.10.18
作者:

2021年10月18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发布会成功召开。

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卓越访问教授、健康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宇,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爱卫工作办处长王璐出席了发布会。

发布会还邀请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袁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林波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副秘书长刘佳燕,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所长万汉斌等专家出席并分享相关研究成果。

《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是基于2020年“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总报告的专项研究成果。报告通过创新运用多源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对我国80个主要城市的健康设施规划、建设水平和设施使用情况展开了综合评估,并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城市的整体状况进行了重点梳理,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为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清华力量。

着眼后疫情时代健康城市建设

“健康设施”强调以人为本

梁万年院长表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通过土地利用、交通引导、设施布局和社区塑造等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式,对公众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后疫情时代,将健康要素纳入城市与区域规划,建设更加宜居、韧性、安全的健康城市空间,实现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已成为一道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此次清华团队编制《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旨在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关注健康城市设施水平的整体提升。

“这是清华人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的主动担当。”梁万年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第三方评估工作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相继发布多份城市健康评估报告,以科研创新、政策研究、实践应用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智库支撑;未来,课题组还将就“清华乡村健康指数”“社区健康指数”展开深入研究和成果发布,最终绘就中国城乡“大健康画像”。

王宇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把增加人民福祉作为城市治理的根本目标,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城市规划要从“见物不见人”,转变为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状态、发展状态为核心,以全面提升人的身心素养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而要达到这样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状态,科研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支撑力量。”在王宇看来,《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主要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研究探索创新。第一是强调科学有效性,指标体系的设计坚持问题导向,以循证为依据;第二是强调数据真实客观,指数的评价以多源大数据为基础,强调利用现实社会的海量数据觉察现象、分析问题;第三是强调引领作用,研究成果突出国际对标、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第四是强调开放,创新机制推进各方资源协同共享。

创新全要素、多层次评价体系

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博士介绍了《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成果。他表示,指数聚焦的“健康设施”不单是指医疗卫生设施,还涉及医疗、养老、中医、心理、体育、绿色出行、应急避难等全健康要素,更加强调公共卫生与空间规划的行业交叉与结合。

在指标构建上,“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依托公共卫生与空间规划学科理论框架,重新梳理“健康+设施”核心内容,建立了“核心设施”、“支撑设施”和“设施使用”3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从城市、城区、社区等不同单元层面开展评估,注重数量、可达性、密度等不同评价维度;指数还特别关注社区医疗设施使用分担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城市拥堵指数等反映设施实际使用效果的指标,拓展了对传统设施指数的研究内容,可全面衡量城市与健康相关的各类设施水平。

在数据方法上,除常规的政府统计与调查数据外,重点融合社会大数据,特别是互联网地图POI(兴趣点)数据的应用。与统计数据相对比,POI数据意味着该设施更容易被用户所检索、访问和使用,实现了对实际可用设施的大样本量评价分析。据统计,健康设施指数超过60%的三级指标是基于POI数据进行计算,汇集了全国近178万条医疗卫生设施POI数据、56万条体育健身设施POI数据和2万条养老设施POI数据等。


总的来看,本次发布的设施指数具有评价单元多尺度、评价项目多维度、评价信息多源数据的特征,有利于引导政府关注统计指标与真实状况之间的显著差异,及时发现城市健康设施的短板;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城市间的横向对比,识别出健康设施水平在不同城市规模、不同经济水平之间的特征,引导不同区域和城市找准改进方向。

我国城市健康设施水平差异显著

部分设施供应不足

《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健康设施水平体现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 从总体来看,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健康设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相对领先;各个城市的健康设施状况与其经济发达水平趋势基本一致;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健康设施水平呈“两阶”分布,30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优势明显。

  2. 从二级指标来看,核心设施、支撑设施和设施使用结果特征不一。中心城市在医疗、体育、养老等核心设施的供给水平占优,一般地级市亟待加强;东南沿海城市在绿色出行、公厕、应急避难等支撑设施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则较为短缺;在社区医疗使用分担率、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使用方面全国大部分城市均较好,但东北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3.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部分健康设施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如全国大部分城市养老、心理咨询、应急避难等设施供给不足,足球场数量与国家规划建设目标缺口巨大,社区医疗使用率偏低。对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来说,大部分城市在养老、体育健身、心理咨询、公交车、公厕等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缺口,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而对于长三角城市而言,则应重点关注人均医疗卫生设施数量、社区健康设施可达性等方面的短板。

(一)总体结果

1、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城市健康设施总体情况相对领先,大部分一般地级市有待改进

《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报告成果显示,城市健康设施指数领先城市以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为主;部分一般地级市表现亮眼,如金华、鄂尔多斯、珠海排名位列前十;但大部分一般地级市有待改进。全国不同区域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城市排名深圳位列第一位。杭州、金华、鄂尔多斯、宁波位列第2~5名,昆明、珠海、成都、南京、银川居于第6~10位。

总的来看,中心城市情况优于一般地级市。约90%的中心城市处于中等及以上,多数中心城市健康设施水平较好,个别城市表现较差,如西宁、天津和长春;约50%的一般地级市处于中等以下,东部沿海地区一般地级市状况相对较好,中西部城市较差,整体都有待改进。

2、经济水平特征:分组来看,城市健康设施与经济发展水平趋势一致、特征不一

健康设施水平与城市经济水平趋势一致,即城市经济越发达,健康设施水平越高。发达城市健康设施表现突出,中等发达城市次之,欠发达城市表现较差。但不同的经济规模分组,城市健康设施特征存在差异。对于经济发达城市,支撑设施占比具有优势,核心设施占比较低,设施使用方面略显劣势;对于中等发达城市,设施使用情况占比最高,支撑设施情况占比最低;对于欠发达城市,支撑设施和设施使用占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城市规模特征:以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为界,城市健康设施水平呈阶梯式分布

特大、超大和大城市Ⅰ型的健康设施水平较好,小城市、大城市Ⅱ型和中等城市相对较差,城市健康设施水平呈阶梯式分布。其中,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核心设施的占比领先,设施使用占比相对落后;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在设施使用方面占据较大的优势,但小城市缺乏核心设施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分项评价结果

1、核心设施:中心城市相对较优、杭州遥遥领先;一般地级市亟待改进

“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成果显示,中心城市核心设施情况要优于一般地级市。杭州位列第一,核心设施情况遥遥领先,在万人均养老设施数量、人均心理咨询机构数量上有显著优势从排名前十的城市来看,仅珠海(排名第六)和金华(排名第十)为一般地级市,其他城市均为中心城市。

(1)城区每万人医疗卫生设施数量:是指医疗卫生设施相关POI点位(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诊所、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机构)在城区范围内的数量与城区常住人口数量之比。结果显示:重庆、昆明和鄂尔多斯水平最优,长三角和华中地区人均医疗卫生设施相对短缺(均值为2.32个/万人)。西部、东北、华北地区情况相对较好。一般地级市(均值为2.85 个/万人)设施数量低于中心城市(均值为3.55 个/万人)。

(2)城区每万名老年人养老设施数量:是指医疗卫生设施相关POI点位中,各类养老设施相关点位在城区范围内数量与城区常住老年人口数量之比。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养老设施供应不足,西部、中部地区和山东半岛情况较差,东南沿海地区城市情况相对较好。参评城市中,仅杭州市和北京市达到最优档;中心城市中仅西宁情况处于最差水平。

(3)城区每万人体育健身设施数量:是指体育健身设施相关点位在城区范围内的数量与城区人口常住数量之比。结果显示:中心城市较好,中西部地级市体育健身设施尤为短缺。中心城市均值(6.67 个/万人)远高于一般地级市(4.32 个/万人),是后者的1.5倍,参评城市中三亚(14.28个/万人)情况最佳,远超过其他城市。

城区每万人体育健身设施数量-足球场:是指互联网地图中可搜索可使用的足球场在城区范围内的数量与城区人口常住数量之比。结果显示:足球场数量与国家建设目标缺口巨大。中心城市万人均足球场数量情况领先一般地级市;北京、广州、包头、深圳、成都排名前五,每万人足球场数量超过0.08个,这一指标与2013年差距不大。总的来看,距离国家2025年的建设目标仍有巨大的差距。

(4)社区健康设施可达性:是指城区所有居住小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核心健康设施(医疗卫生、养老、体育健身)的平均数量。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除上海之外城市普遍偏差,山东半岛大部分城市和西北一般地级市的社区健康设施可达性较差,需要加强社区层面的健康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居民健康设施服务方便可达。西南、中部、华南、东北地区整体较好。中心城市均值(83.70)优于一般地级市(63.49),是后者的1.3倍。

2、支撑设施:东南沿海城市处于领先水平,东北地区和中西部一般地级市较为短缺

“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成果显示,东南沿海城市的支撑设施均位于中等水平以上,整体情况在全国处于领先。除大连外,东北城市表现均较差;大部分中西部一般地级市支撑设施短缺情况较为严重,西宁、海口、贵阳等部分中心城市问题也很突出。苏州位列第一,在千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密度上有显著优势。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一般地级市数量(6个)多于中心城市(4个)。

(1)城区每万人公共厕所数量:是指互联网在线地图信息点POI中,公共厕所相关点位在城区范围内的数量与城区人口常住数量之比。结果显示:尚有近半数城市公厕数量低于4座/万人,长三角地区普遍较高,北方和中部大部分城市公厕数量偏低。

(2)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密度:是指城区相关POI点位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密度。结果显示:全国城市的城区应急避难设施数量普遍不足;排名靠前城市领先较多,城市间差异较大;江苏、福建和广东几省城市位于数据的领先位置,整体情况相对较好。中心城市均值(0.23 个/平方公里)远高于一般地级市(0.12 个/平方公里),是后者的近2倍。

3、设施使用:全国大部分城市较好,东北、西部城市较差

“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成果显示,除漳州和三亚外,东部沿海城市的设施使用均位于中等以上的水平,整体情况在全国处于领先。除大连外,东北城市表现均较差;西部城市整体表现一般,其中很多中心城市设施使用情况较差。深圳位列第一,社区医疗设施使用分担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排名第一,优势显著。排名前十的城市中,一般地级市占据八位,表现亮眼。

社区医疗设施使用分担率:是指城市各级医疗机构中使用社区医疗机构的患者就诊人数占全市总就诊人数的比例。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社区医疗设施使用率低于20%,长三角整体情况相对较好,天津、深圳、上海和北京情况相对最好;东北地区处于最差水平,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情况较差,其中河南和湖北部分城市情况相对较好。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未来,课题组将围绕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研究,在评价内容、评价单元、评价类型和数据来源上进行持续完善,积极顺应国家相关政策部署,进一步重点关注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提升健康设施密度、丰富设施多样性,深入挖掘中医、共享单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设施领域,逐步形成更加全面、多元的健康设施评价体系。

课题组也呼吁各地政府要更加重视健康设施的实际可利用水平,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不足,因地制宜重点改善养老、应急避难、公共厕所、社区医疗设施及其使用率等方面的问题,响应人民群众对健康设施服务水平日益提升的诉求。

课题组将坚持第三方独立评估的立场,持续发布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相关成果,形成各城市长时间综合评价结果序列,促进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之间的有效反馈。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