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营企业茁壮成长,成为推动国家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推动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舞台、加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1月14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开启“清城对谈”2021年首场学术活动,聚焦“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监测评估”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理事长刘迎秋、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经济所企业研究室主任刘国艳、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勇、正和岛研究院院长施星辉、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朱劲杰等专家出席。会议由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主持。
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研究院自2020年6月起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民营经济发展监测评估”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民营经济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及时洞察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系统总结经验规律,科学把握未来趋势,为加强宏观研判、服务政策制定、推动地方发展提供新的分析框架和工作抓手。
会上,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首先从政策背景、技术方法、评估结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创新亮点。据悉,该课题依托以企业工商登记为主,经营、司法诉讼、知识产权、失信执行、税务等为辅的企业综合大数据库,通过股权信息穿透精准识别实控人类型,对超过500万家混合型市场主体进行区分,完成了覆盖全量8000余万家市场主体的国有、集体、民营、港澳台、外商统一分类,并以城市为评价对象,构建起包含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质量、要素、氛围4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34项三级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汇总生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指数”,定量测度各地民营经济的状态、特征、成效与不足,形成全国城市分类评价结果。
随后,各位专家高度肯定了课题研究成果,认为研究站位高、结构新、内涵丰富、严谨细致,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合理,特别是创新运用可高频更新的大数据进行跟踪监测,可行性强,意义作用大,值得不断深化。同时,专家针对指标优化调整、数据来源拓展提出具体建议,指出要加强指标的政策导向性,体现民营经济的发展变化,持续发挥大数据优势,促进分析维度更加科学精准,研究数据更加丰富可靠。
下一步,研究院将不断提升数据质量,优化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演化融合、民营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民营企业成长周期等方面深化研究。同时,构建开放的民营经济研究协作网络,搭建理论与研究的实践平台;选取有典型样本意义的城市,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地方观察站;建设政策情景的实验沙箱,为开展中长期政策研究、实施效果评估和决策辅助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