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以“区域发展及城市更新”方向为主题举行交流活动。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科技部主任王强,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卢庆强,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同志,德国ISA公司合伙人Philipp Dechow,德国BuroHappold副总裁Sebastian Seelig,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中国区项目主管Peter Sailer等专家出席本次交流活动。
王强主任首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的基本情况,他说,研究院作为落实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英成果——中英可持续城镇化研究平台的重要举措,与欧洲新型城镇化相关领域的政府、高校及企业有深入的合作基础。研究院在充分调动清华大学的院系资源,切实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决策方面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后Peter Sailer先生对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的中国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机构是一家联邦企业,服务遍及全球,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相关工作,覆盖可持续经济发展,环境和气候保护等诸多方面。Sailer先生表示,他们非常期待未来继续加大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在中国项目的实施力度。
Sebastian Seelig先生在发言中为参会专家介绍了德国区域发展和城市更新的相关情况,他从德意志联邦宪法层面解读了德国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则,并对德国城市更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城市更新的政策历史、以及项目实施中涉及的参与人员和财务管理等具体内容进行了介绍。
尹稚教授在发言中分别就中国城镇化发展及城市更新两项内容与参会的专家进行了交流。在谈到中国城镇化发展时,尹稚教授对世界城镇化的主要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借鉴,中国城镇化的趋势、格局和动力,及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了详细介绍,他表示,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将面临重大挑战,其核心任务、发展速度、城乡关系、城市格局、发展动力及路径都将进行转变,中国将继续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并以都市圈作为城市群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抓手,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在介绍中国的城市更新现状及经验时,尹稚教授着重对中国城市更新过程中存量土地利用、旧城更新特点等重点内容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中国和德国在城市更新方面有差异也有共性,中国也面临德国城市更新中同样的问题,中国也将在多主体推动,多元化运作中推动旧城更新,提升城市环境整体质量。
此次交流活动加强了中德城镇化研究领域上的相互了解,研究院深入了解了德国相关机构在城市更新方向上的经验,对今后的工作具有积极作用。研究院也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与德国新型城镇化领域相关组织的更多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城镇化发展领域的各类问题。
声明: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