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
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表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通过土地利用、交通引导、设施布局和社区塑造等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式,对公众健康造成了直接影响。后疫情时代,将健康要素纳入城市与区域规划,建设更加宜居、韧性、安全的健康城市空间,实现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已成为一道必须答好的时代命题。
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健康设施水平体现为三个主要特点:第一,从总体来看,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健康设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城市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一位,杭州、金华、鄂尔多斯、宁波位列第2~5名,昆明、珠海、成都、南京、银川居于第6~10位。
第二,从二级指标来看,核心设施、支撑设施和设施使用结果特征不一。东南沿海城市在绿色出行、公厕、应急避难等支撑设施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则较为短缺;在社区医疗使用分担率、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使用方面全国大部分城市均较好,但东北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第三,当前部分健康设施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如全国大部分城市养老、心理咨询、应急避难等设施供给不足,足球场数量与国家规划建设目标缺口巨大,社区医疗使用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