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清华城市健康设施指数》发布。报告显示,城市健康设施指数领先城市以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为主,深圳位列第一。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水平和不同规模的城市之间健康设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设施、支撑设施和设施使用结果特征不一。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健康设施,如全国大部分城市养老、心理咨询、应急避难等存在明显不足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中心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相对领先;各个城市的健康设施状况与其经济发达水平趋势基本一致;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健康设施水平呈“两阶”分布,30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优势明显。
从二级指标来看,中心城市在医疗、体育、养老等核心设施的供给水平占优,部分一般地级市表现亮眼,如金华、鄂尔多斯、珠海排名位列前十,但大部分一般地级市亟待加强;东南沿海城市在绿色出行、公厕、应急避难等支撑设施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则较为短缺;在社区医疗使用分担率、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使用方面全国大部分城市均较好,但东北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全国大部分城市养老、心理咨询、应急避难等设施供给不足,除此之外,足球场数量与国家规划建设目标缺口巨大,社区医疗使用率偏低。对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来说,大部分城市在养老、体育健身、心理咨询、公交车、公厕等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缺口,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而对于长三角城市而言,则应重点关注人均医疗卫生设施数量、社区健康设施可达性等方面的短板。
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梁万年表示,“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第三方评估工作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相继发布多份城市健康评估报告。未来,课题组还将就“清华乡村健康指数”“社区健康指数”展开深入研究和成果发布,最终绘就中国城乡“大健康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