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 香港文汇报专访尹稚教授:城市发展转向治理投入 破解“摊大饼”式“大城市病”

2025.08.11
作者:

1.jpg

来源:《香港文汇报》2025年8月11日第8版

作者: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畅、凯雷、罗洪啸

        当一座城市在有限的土地上过度集中各类职能,必然会加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质量下滑等“大城市病”。中国经过十年的迅猛发展,目前正遭遇该问题。有城市规划专家指出,中国城市发展逻辑正在发生重大改变。随着近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方向正式提出,以期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破解传统“摊大饼”式发展带来的“大城市病”。

        “大规模扩张式发展正在落幕,当下我们正处于关键转变期,质量的提升和内涵式发展变得更为重要”,著名城市规划专家、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建筑学院教授尹稚在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表示,过去城市发展以规划建设为重点,接下来则要强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持续培育和发展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新业态,建设综合、全面的宜居城市。

01 构建大中小城市分工合作体系

        尹稚团队预测,到2050年,中国约85%的城镇人口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中,目前这一比例接近60%。随着人口聚集压力过度集中于个别点状城市后,必须通过构建组团式、网络化的大中小城市分工合作体系,让现代化城市群成为未来城市化的核心载体。

        纵观全球城市发展史,“摊大饼”的连绵扩张模式,还是城乡优点共融、人与自然关系更加融洽的组团式发展模式,是回答经济效率与人的舒适度如何达成动态平衡的不同选项。尹稚指出:“当前我国部分区域还达不到推进城市群协同的发展阶段,要先推进都市圈这一近域尺度的协同发展,再利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串联相邻都市圈,逐步拓展至更大范围的城市群。”

02 特大城市发展联动更多区域

        尹稚长期担任30余个城市的政府顾问,近年来主持并参与了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等大量区域规划编制和监测评估工作。对于当前城市发展的问题,他认为:“目前城市体系相对成熟的是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两个大型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中等城市支撑,很多城市仍处于中小尺度的三线城市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靠归大堆、摊大饼式扩张,是培育不出现代化城市群的;仅仅过去了10年,北京在破解“大城市病”上就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北京在今年年初出台了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尹稚认为这步棋将有力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深度协同,把特大城市的发展动能引导到更多区域,逐步形成多点联动的网络化城市群。

        “当前我国一些特大城市如北京,就出现了功能溢出现象。因此需要降低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精简它的一些功能职能,防止在这个地区出现更严重的‘大城市病’现象。但同时也不能轻易压制其发展势能和优势。”尹稚表示。那么该如何破局?他认为,引导到平原新城去,使得它的经济动能有新的释放,同时也开始补强在京津冀城市群当中缺乏的第二层级和第三层级的城市,使得这个城镇体系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坚实。

【专家解读】人地紧张或长期存在 集约化发展成出路

        过去10年间,中国城市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57%提升至2024年的67%,9.4亿人生活在城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有城市规划专家预测,中国城镇化率将在75%左右这个数值段进入稳定发展期。

        “中国人地关系紧张、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的问题仍将长期存在。”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尹稚直言,尽管中国人口已开始减少,但即使按照当前生育水平及生育意愿持续下降的趋势,到2050年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国人口总量仍将在12.5亿以上。这将倒逼中国走向集约化发展道路。因此,在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的过程中,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要居于首要位置。

存量提质增效成工作重心

        尹稚进一步指出,当前人口下降使得住宅短缺时代已成为过去,刚需总量锐减。他预计从现在到2050年,从乡到城的城镇化转移人口余量仅剩城镇化率上升时期不到10%的空间,涉及1亿人口左右,只相当于高速扩张期转移人口总量的1/7至1/8。在这样的背景下,存量提质增效成为城市发展工作的重心是必然选择。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越强,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效能与经济价值就越高,生产、生活及财富积累与增值的效率也随之提升。尹稚指出,提升这一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单位土地产值与综合效能,通过提质增效降低人均资源消耗,实现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与城市发展需求的协同保障。同时,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与城市补短板、建设韧性城市紧密相关,这需要大幅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水平与标准,而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又会对单位土地产值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尹稚分析说,中国的人口分布和社会形态已经完成了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的转型,正在向城乡共同繁荣、人民共同富裕、生态家园共享的“城乡中国”迈进。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