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专访尹稚教授:成都为何有“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2023.08.18
作者:

2021年6月4日,成都市区建筑物以及远处清晰可见的雪山。新华社发(沈军 摄).jpg

2021年6月4日,成都市区建筑物以及远处清晰可见的雪山。新华社发(沈军 摄)

        01 在成都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Q1 红星新闻: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尹稚:万千气象,这里面不光是生活方式,也包括谋生手段,生产方式,它体现的是城市文明的多样性,这也是成都的特色。成都表现出超越群体、超越职业身份的普通大众的快乐,这是成都文化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也因此,成都能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现代化城市的演变脉络。

        Q2 红星新闻:您如何理解成都呈现的“万千气象”?                                                         

        尹稚:成都是一座移民城市,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特征。成都在多样化表达和包容性方面有更明显的特色,所以才能呈现出万千气象的状态。关于成都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从以下角度来理解:

        第一是个人发展有多样化的选择机会。成都为个人成长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使大家有更多道路可选择。城市选择机会多了,即便干的是“五行八作”,但“行行出状元”。

        第二是成都的群体可和谐共处。不同职业的人,也会形成自然的产业生态,彼此间是相互服务和相互依存的。

        第三是城市管理强化了包容的理念。成都树立起对合法生活、生产方式予多样化包容的理念。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讲,其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而不是人的工具化发展。中国哲学也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城市管理的包容性和城市多样化也会催生出更多的城市活力,使城市繁荣发展。如果城市管理没有包容心态和策略,城市就不会有活力。所以包容性、多样性就是成都有特色的东西,因此成都才能呈现出“万千气象”。

        02 从容的城市更能助推现代科技创新

        Q3 红星新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在您看来,成都和其他城市有哪些区别?

        尹稚:由于历史文化、发展路径不一样,不同城市对问题的理解也不一样。成都的特点是它的历史文化包容性原本就比较好,历史上,多次大规模的移民都发生在四川,天南海北的人来到那里、用很长的时间来磨合出一种彼此尊重的文化:凡事不走极端,这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和谐文明的特点。

        成都的这个特点对现代化进程非常有价值。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它一定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一个拉大贫富差距、不断割裂形成鸿沟的社会。在成都明显可以感觉到,大家能和平共处,能够互为补充,这是成都这种内陆型大城市将来更应持续坚持的一条路——不同职业的人群都能在一个城市里和谐相处,并把个人多样化发展诉求和发展路径都能做到让自己满意,这样才能有更多幸福感。

        Q4 红星新闻:有人担心过于安逸,可能不利于发展。30年前的1993年,成都GDP仅为360亿元。2022年成都GDP跨越两万亿元,跻身全国第7位,可见“安逸”并没有影响成都的发展进步。

        尹稚:是的,和一些快速崛起的城市相比,成都看起来更“从容”些。这份“从容”不仅体现在成都身上,也体现在重庆等西南大城市身上。这份“从容”并不是坏事,或许还更有助于城市发展。

        因为我们已进入知识分享的时代,进入权利共享的时代。我们城市发展正从一个追求工业化大生产的绝对效率提升模式,转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这需要更“从容”。毕竟,用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是无法做出颠覆性的创新来的。

        历史地看,一些重大科学革命,其实很多都是无意之举,是“有闲”人才干得出来的。科技创新需要一个“更从容”的思考环境。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的流动性加大,交往频繁,才能涌现更多创新性的想法,这是挺有意思也值得期待的现象。

        从这意义上说,也许未来,在这样一个跨行业、跨群体交往更为密切的环境中,成都的“从容”也许更符合复杂系统的运作规律,也许更容易涌现出“惊人之作、惊天之作”。

        2023年6月21日,在通威太阳能成都双流生产基地太阳能电池片智能智造车间,机器人在穿梭转运。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03 万千气象的城市构成更富万千气象的大中国

        Q5 红星新闻:超大、特大城市如何在交融、碰撞中,闪现出更绚丽多彩的火花,点亮充满“万千气象”的中国式现代化?

        尹稚:“万千气象”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城市呈现出更多和更大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国有条件做好这件事。因为我们是广域的人口大国,我们的地域特色很鲜明多样,这些地域特色和城市发展历史是紧密相关的。我们是多民族大国,不同地区也有深刻的民族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感。

        除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之外,城市还聚集着具有鲜明“亚文化”特色的人群。城市发展过程中,既保持自身特色,同时兼容并蓄,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成都就是其中的典型。

        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划分,全国有21个超大特大城市。要用一个模式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也不大可能,毕竟,每个城市都有自身文化特征、产业特征、人群特征,不过在西南,特别像成都这样的超大城市,它更能代表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当中,更为典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本。

        相对其他城市而言,成都受外来文明影响要少一些,其对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精华部分的继承则更多一些,所以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社会治理转型,都有更多条件吸纳传统文明当中比较优秀的部分,并跟现代化的要素结合起来。

        一些城市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现代化进程,或许其更反映外来文明,但以成都、重庆等西南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则更体现不同人群、不同群体,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谋出路、各得其乐。

        各种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形态,构成了更富万千气象的大中国。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