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走进县城看发展》:尹稚教授解读广西兴安

2022.09.23
作者: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要冲,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交汇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县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扎紧“粮袋子”,紧盯“菜篮子”,丰富“果盘子”,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兴安县坚持“生态立县”,强化灵渠水系治理和漓江流域、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53%。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兴安的全域旅游活力不断增强,成为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一极。可以说,葡萄、生态、文旅三大产业是兴安的三张靓丽的名片。

        01 “产业”铺起致富路 千年古城焕新颜

        1、小葡萄 大产业

        兴安葡萄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在是兴安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兴安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区,享有“南方吐鲁番”之美誉。2017年,“兴安葡萄”通过农业部的“地理标志性农产品”认证。近十年来,兴安每年从县财政安排资金用于葡萄栽培新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和奖励措施,推进产业化进程。截至2021年,兴安葡萄种植总面积达15万亩,年产值达34亿元。

        2、守护绿色屏障 守护生物多样性

        猫儿山是漓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1976年,猫儿山保护区雏形——广西猫儿山水源林区保护站成立。经过40多年建设,保护区范围内目前共设立13个管理站,通过管理站点标准化建设和人员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生态保护系统。

        近年来,保护区不断完善远程生态监控等系统建设,充分发挥野外视频监控塔等作用,实时掌握保护区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猫儿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研监测建立起一个监控“天网”。同时,猫儿山保护区加强重点科研攻关,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活动,对猫儿山的动植物进行调查监测及标本收集;通过红外相机采集的影像图片资料,成为科研的重要依据和科普的重要资料;利用广西漓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促进了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

        3、特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兴安坚持文旅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全域旅游兴安模式,集中力量抓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

        华江瑶族乡龙潭寨处于漓江源头,寨里竹木葱郁,溪水清澈,峡谷幽深,犹如世外桃源。十年来,龙潭寨启动改造建设,村子以传承红色基因、突出生态文明为主题,充分挖掘村寨特色文化内涵,对村容村貌进行提升改造,现在龙潭寨已经建成集民宿、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休闲康养以及红色教育于一体的魅力村寨。

        02 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总结兴安县的发展经验有以下几点。

        1、“旅游富县,文化兴县”是兴安的长期战略

        兴安最早闻名于世是因为灵渠,那是中国古代水利史上可与都江堰比肩的杰出工程,对秦汉时期经略西南意义重大。境内的猫儿山也是举世闻名的漓江的发源地。“旅游富县,文化兴县”是当地政府长期坚持的战略。兴安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筹划建设的大桂林旅游圈上的重要节点。

        2、用现代科技保护生态多样性

        从所谓的靠山吃山,“好鸟不过兴安”,到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完备的监测系统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观念深入民心,兴安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融入给兴安的绿水青山带来了灵魂。

        3、文旅产业是兴安富民的动力来源

        对兴安县发展而言,优秀的生态环境是它的底色,日渐繁荣的文旅产业是兴安县富民的动力来源,而兴安葡萄这一品牌的崛起,则是兴安县融入全国大市场,主导东南地区鲜果葡萄市场的新兴支柱产业。

        有了这些发展动能,兴安县的面貌确实今非昔比,民生福祉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未来的兴安会更好的融入桂林国际旅游地建设,进而走向世界。生态优势和文化富积使它的发展得以持续,而更多与当地生态优势和文化特色结合新的产业也会不断涌现,为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本文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县城看发展》系列节目报道的相关内容整理而成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