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丽中国建设“成都模式”—— 《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典型案例集》发布

2023.12.07
作者: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积极推动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城市成果总结和经验推广,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召开专家评审会,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的《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典型案例集(2023)》(以下简称《案例集》)通过评审并正式发布。《案例集》组织遴选了成都各区(市)县在建设环境健康先行区上的实践探索和典型经验,将为全国层面推进绿色发展提供借鉴。

14_副本.jpg

12_副本.jpg

会议现场图

        2023年12月6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在北京召开《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典型案例集(2023)》专家评审会。会议邀请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晓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别研究员郑光洁、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绿色建造研究所副所长兼华南分中心副主任黄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健康防护室副研究员杨文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黄锦楼等专家进行课题评审。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成都市5个区(市)县生态环境局分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出席评审会并发表意见。

6_副本.jpg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文雁发言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代表课题组,进行了《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典型案例集(2023)》的汇报。

16_副本.jpg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高级研究专员李栋汇报《案例集》成果

        与会专家在听取成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课题组对环境健康典型案例的“2+3”分类标准,即“环境健康风险防控”和“环境健康价值转化”两类业务方向;“环境健康多细胞工程”、“环境健康宣传教育”和“环境健康综合管理”三类支撑措施。同时,专家肯定了课题组对案例发展模式、实施路径和亮点特色的提炼,一致同意该项课题通过评审。

15_副本.jpg

与会专家及嘉宾合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成都市伴随快速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其建成区面积977.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2100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幸福美好生活城市特质愈加鲜明。迈向新征程,成都市如何瞄定高质量发展新目标新任务,书写环境保护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民城市健康价值、人文价值的“四川答卷”,亟需创新思考、统筹推进。

        事实上,成都市已经围绕打造环境健康先行区展开初步实践,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美丽成都和健康成都。2019年9月,成都市获批成为首个开展环境健康试点的副省级城市,并在2021年率先提出建设环境健康先行区,把环境健康理念融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区规划、建设、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进行了积极探索。

        试点以来,成都市聚焦“风险防控、价值转化、科技支撑、素养提升”四大领域开展环境健康试点工作,推动从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和全过程强化环境健康管理,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努力探索构建环境健康管理制度体系、技术方法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把环境健康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的城市表达,先后制定实施《成都市生态环境与健康试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建设方案》,接续印发每年度工作要点,在全国率先从环境质量、暴露途径、人群健康全链条构建环境健康先行区建设指标,成功举办四届环境健康大会,推进18个试点区(市)县分批分类先行先试。成都区(市)县结合本底生态资源和面临的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形成了多样化的环境健康发展方式。

        为总结环境健康“成都模式”的收获成效、典型经验、主要特征,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经过地方遴选和实地调研,编写形成《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典型案例集(2023)》,旨在通过探究成都区(市)县在环境健康风险防控、环境健康价值转化、环境健康宣传教育和环境健康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实施路径和亮点特色,形成示范引领,带动推广复制。《案例集》汇集了来自成都不同区(市)县的10个典型案例,包括7个环境健康价值转化案例、1个环境健康风险防控案例、1个环境健康宣传教育和1个环境健康综合管理。

电子版-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典型案例集_页面_01.jpg

《成都市环境健康先行区典型案例集(2023)》正式发布

* 案例集封面图片截取自《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原创:赵治卿

        一、环境健康价值转化探索与经验

        在价值转化方面,包括青白江区凤凰湖、郫都区云桥村、蒲江县花涧藕塘、天府新区兴隆湖水生态环境健康场景,金堂县聚峰谷、大邑县稻香渔歌等绿色健康农文旅融合场景,武侯区化解“邻避效应”的宜居生活场景等示范案例。

        青白江区凤凰湖农商文旅体产业融合发展案例概述:青白江区凤凰湖是四川省首家集生态、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开放式城市湿地公园类景区,形成“环境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场景。通过推进凤凰湖景区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引进亚洲最大的石斛种源展示保护基地和引入“凤凰营”文化营地、乐极限运动公园等产业化项目,全年平均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盘活闲置房屋资产近3万平,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景区还建设健康步道10余公里、主题公园2个,开展各类文化体育赛事百余场,增强了居民环境健康意识,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了载体。

        郫都区云桥村水源保护与环境健康产品价值转化案例概述:项目解决了云桥村因保护水源和生态而损失的发展机会这一关键问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产品价值提升。首先,通过“有机示范园+小农户”的生态农业种植发展模式,“以大带小”发展高质高效生态农业,产量从亩产5000斤增至12000斤,实现小农户增收。其次,成立合作社合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云桥圆根萝卜,促进农产品溢价,实现年产值297万元,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

        金堂县聚峰谷油橄榄农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案例概述:项目形成了集油橄榄科研育苗、规模种植、生产加工、产品研发、品牌运营等于一体的油橄榄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项目流转土地近万亩,种植油橄榄7500余亩,带动金堂油橄榄产业发展近8.3万亩,复合产值超5.3亿元。大面积种植的油橄榄带动龙泉山金堂段森林覆盖率在近十年提高了7.6%,推动了成都公园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的橄榄油产品,有利于控制血压血脂、改善心脑血管健康,具有良好的健康价值效益。同时,项目将乡村旅游、康养度假与农业相结合,打造度假村、观景平台等多元旅游场景。项目助推金堂县龚家村从相对贫困村蜕变成为2020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蒲江县花涧藕塘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案例概述:项目依托藕塘村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打造了一个集农事体验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以党建引领、村民自治为基础,逐步构建起“村级河长+合作社+沿河群众”的公众参与的共建共管模式,带动群众投身环境保护工作,打造乡村特色农产品和文旅项目。暑期单日最高游客量达1万人,年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2021年以来村集体旅游收入300余万元。项目用370多万的政府资金投入,撬动了超过1400万元的村民投资、超过7亿元的商业性投资,被成都市水务局誉为“全市水美乡村项目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三丰收,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项目”。

        天府新区兴隆湖环境修复与滨水文旅体空间营造案例概述:兴隆湖是集观光、休闲、防洪、灌溉、生态于一身的综合性生态湖区。其原存在生态环境退化、水质污染、物种多样性不足、景观岸线单一等问题。历经近8年治理修复,兴隆湖已形成湖区总面积约6500亩的生态湖泊,水质从IV类提升至II类,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同时,项目通过滨水文旅体空间营造,促进文化旅游开发。兴隆湖日均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单日最高游客量达7.5万人次,带动了区域“生态+”消费显著提升。兴隆湖现已成为天府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是成都市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建设成果之一。

        大邑县稻乡渔歌农文旅康养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案例概述:项目是集农商文旅体多功能于一身的新型农业综合体,构建了现代化农业水稻研发、种植、管理、销售全周期产业链条。通过打造功能性稻米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中心、农业智慧化管理平台,构建“传统+电商+新媒体”的综合营销手段,有效提升了农副产品产量、产质、产销。同时,项目研发的保健功能性水稻满足了“三高”、肥胖等特殊人群膳食需求,对提高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项目引入文旅产业,打造春耕节、田园跑、花海盛典等品牌活动。研学活动参与人数约5万人,休闲农业接待人数超60万人,促进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

        武侯区基于EOD模式化解“邻避效应”环境综合治理案例概述:项目为解决原垃圾压缩中转站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垃圾处理需求、站点设备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易对周边群众造成了健康影响等问题,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园形态有机融合,以垃圾压缩中转为主要功能,配套建设环境治理、科普基地、停车场等其他附属功能,形成了地上是公园、地下用来垃圾处理的多功能综合的环境治理、指挥、教育示范点。现日处理生活垃圾达1200吨,累计接待省内外参观调研团队20余批次,组织开展研学活动2次,形成了“工厂+公园+特色产业园区”的空间组合。项目不仅化解了“邻避效应”,还提升了周边土地价值,实现社会效益、生态环保与产业经济的高效聚合。

        二、环境健康宣传教育探索与经验

        金牛区水环境健康公众体验参与案例概述:项目通过实施污染治理、生态构建、景观提升等工程,打造了集党建、水务、环保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阵地,是全国首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公园,也是成都水情体验式宣教基地。项目通过生境营造工程将治理理念与结果充分可视化、景观化、展览化,将治理示范段打造成为了体验式宣教公园,形成了“可进入、可参与”的绿色开放空间。公园总人流量达100万余人,累计承办活动200余场,接待考察单位375家,接待人次超1.2万人次,也为周边社区提供了100余个运维管护工作岗位,形成了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的公园城市幸福样本。

        三、环境健康风险防控探索与经验

        彭州市环境健康风险识别与评估案例概述:项目以成都市石油化学工业园区为例,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开展石油化工行业环境健康风险监测工作,作为全国17个监测网络点位中唯一的石油化工行业监测点,为全国构建环境健康监测体系建立提供范例。

        四、环境健康综合管理探索与经验

        温江区产业项目前置环境健康影响评价案例概述:项目通过开展重点产业项目引进前的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缓解温江区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预防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健康高风险企业的出现。温江生态环境局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等信息,通过构建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体系,前置产业项目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流程,发布了《温江区重点项目引进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技术指南》。评价指南自实施以来共有11家生物制药行业相关企业按照要求开展评估,为企业环境健康风险的监测、执法检查和治理提供了技术依据,确保各项措施有效发挥降低环境健康风险的作用。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