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建设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

2020.10.09
作者:

9月25日,“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0”在京召开。本届城镇化论坛以“城镇化的未来:新挑战与新动能”为主题,通过深入探讨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新态势、新挑战,以及由此催生的新机遇、新动能,为中国下一阶段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发改委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在致辞中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对美好未来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补齐各级各类城市和城镇软硬件短板弱项的重要抓手。

“2019年底,我国的城镇化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0.6%。一直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以平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逐年提升,相当于每年有1000万的人口进入城市就业、生活,必将产生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等巨大的投资需求。同时,1.35亿进城的农民工以及随迁家属他们现在的人均消费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水平,如果使其能在城镇落户或者是稳定居住,每年可以增加消费几千亿元。”吴越涛说。

吴越涛还介绍了今年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效: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实现新突破;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迈出新步伐;县城建设取得新成效;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迈出关键一步。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作为国家发改委与清华大学代表性的合作成果之一,自成立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精心指导下,出色完成了城市群与都市圈建设、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行政区划优化调整等城镇化发展重点领域的多项科研工作。”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清华大学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昉从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谈及新型城镇化和新的发展格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在外需和内需之间取得更好平衡,让两者相互促进,实现需求侧的可持续性。这样才能实现‘十四五’的目标,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蔡昉说。

“新型城镇化,新在什么地方?新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也是我们实现双循环根本的途径之一。”蔡昉举例,有研究表示,如果把农民工转化为城镇户口,即使工资没有提高,也能提升27%的消费。因此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然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6个百分点,即使没有提高城镇化率,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缺口填平,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力点。

蔡昉还指出,目前有40%的人住在农村,但在居民消费中只占22%。潜力最大的显然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的提高,这是拉动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潜力。

“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对地方政府而言,需要支付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本,但是改革的好处,改革的收益却并非地方政府所能独享。”对此,蔡昉表示,应通过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分担改革成本,更合理地分享改革收益。

据悉,论坛由国家发改委和清华大学共同指导,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管理与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发言。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