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城市中国计划年度论坛在京召开

2019.01.18
作者: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

1548146360957049568.jpg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是重要突破口之一。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等的发展正在不断推进。展望未来,什么样的城市是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未来城市?在相关制度、政策、技术、环境等各方面应该做出哪些努力?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另一方面,从中国城市发展的形态来看,中国的一些大都市圈正处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培育、促进、形成中国的大都市圈,将对中国的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和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机构的城镇化专家和领军人物围绕“培育形成中国的大都市圈”和“未来城市”两大热点展开讨论。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何桂立、城市中国计划联席主席,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致欢迎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嘉宾致辞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在开幕致辞中说:“过去的2018年,我们隆重庆祝了改革开放40周年。在总结回顾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时,国内外理论学术界不约而同地把城镇化置于十分重要的突出位置。一个将近14亿人口的大国,40年的时间里城镇化率提高了40%,新增的城镇人口6.4亿,接近整个欧洲的总人口。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600万,相当于发达国家中的荷兰,或发展中国家里的津巴布韦,仅过去这五年就有8000多万农业人口成为市民。应该说,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的乡村社会快步迈入现代城市社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的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和问题:城镇化质量还不够高,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要解决今天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运问题,既要靠体制机制改革,也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建设,迫切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挖掘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

1548146402561070520.jpg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何桂立副院长指出:“新型智慧城市是新时代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抓手和综合载体,因此,本次会议以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何院长建议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分级评价的指标体系,逐步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的成熟度层级,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最后,何院长表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愿与各界人士深入开展交流合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548146434235061136.jpg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何桂立

城市中国计划联席主席、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在开幕词中表示:“今年我们迎来本论坛的第七届,有很多嘉宾来参加,我感到十分荣幸。中国已进入城市化的重要阶段。我们从1985年就开始做城镇化,到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前,城镇化的重点是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现在我们进入新的阶段,不只考虑总量,更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城镇化的发展,一个是城市的规模,我们不仅要看规模,要看我们的质量;二是未来城市,要考虑未来城市,这和我们老百姓的习惯有关,他们未来城市生活情况,他们居住模式、医药健康、教育等,这都是未来城市核心的内涵,也是我们的关注重点。”

1548146890399079003.jpg

城市中国计划联席主席、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

演讲报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主旨发言介绍:“加强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发展,首要前提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包括在战略新兴制造业和战略新兴服务业方面形成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集群、发挥枢纽功能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打造全球化资本市场和离岸金融服务中心以及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数字贸易中心、形成良好的创新驱动体系。第二个前提是要以超级大城市为中心发展好大都市圈,做到交通枢纽功能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内陆开放要件一体化、产业政策和布局一体化、公共服务和设施一体化五个一体化。第三个前提是要补上长江航运和沿江铁路的两个短板,实现高水平的互联互通。”

1548146987437076672.jpg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表示: “国家级的新城新区要从国家大范围分析得出科学定位,要看相关区域经济支撑潜力,包括工业、财力、经济对外辐射能力,深圳、浦东新区得到全国的支撑,成为国内外沟通的枢纽与门户,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不少新区新城做产业规划时主观臆断,普遍的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相应的地区经济增长潜力也没有实现规划目标。所以,进行产业论证时要重点考虑:全国经济增长的大背景、大趋势,能否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大家都在讲发展,经济增长的空间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越来越突出,地区能否在竞争中合作中找准自己的优势和产业分工?如何把各自的发展潜力发挥到最大呢?毫无疑问,谁找准了自己的优势,谁就找到了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金钥匙。”

1548147032294026521.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表示:“城市化是一个社会的上层制度如何适应人口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向高劳动生产率部门,从分散居住向空间聚集居住转变的过程。在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城市化过程中,中国的土地制度、财税、金融、城市规划制度等都在试图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我们过去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三个主要挑战:一是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创新制度的跟进和适应。二是从城市适应性来看,社会结构失衡需要有更加开放和包容城市社会治理。三是城市环境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需要花更多的力气推行节能建筑等等有效措施的落地。”

1548147066076002385.jpg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在发言中讲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体化发展的都市圈’。都市圈将成为新型城镇化总体格局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实施都市圈战略也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都市圈存在发展不均衡,区域差距巨大,内部割裂发展等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都市圈范围识别,资金互投网络,人口流动联系进行耦合分析。以南京都市圈大数据分析为样本,将分析方法扩展到全国37个都市圈,对全国都市圈进行综合分析与监测评价。依据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都市圈发展阶段差距较大,应差异化引导不同发展阶段都市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将持续对我国都市圈开展分析评估,并将于近期发布《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

1548147093333022920.jpg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

主旨演讲后,参会嘉宾就培育形成中国的大都市圈和未来城市两大议题展开讨论,演讲嘉宾来自国家发改委、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学术委员会、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开金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机构,通过阐述各自的立场和分享实践经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城市发展的趋势、机遇和挑战,最终以实践为落脚点,共同助力城市发展。

而后,来自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规院-阿里巴巴未来城市实验室、城科会、华为会等机构的城镇化专家参与了圆桌对话。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