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年龄分布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成果

2019.09.12
作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指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不断增强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有效提升城市承载力、包容度、宜居性。”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群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公园绿地在保护公共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增强人民幸福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受到城市边界的主观性、可变性以及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影响,传统的绿地统计指标(如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等)已经无法空间化、精细化地衡量城市绿化质量,无法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反映和优化绿地资源配置与服务供给,更无法满足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需求。

不同年龄、性别且居住在城市不同区域的居民,在同等质量的公园绿地使用上应该具有相同的权利和选择的机会。因此,我们倡导在绿地评价中充分考虑以人为主体的可达性指标。可达性可定义为克服空间阻隔的难易程度。绿地空间可达性的评估有助于识别绿地服务的稀缺区域,是衡量绿地服务布局空间公平性的有效途径。我们对宜昌市进行了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人群主体需求差异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评估。在考虑绿地供应规模、人口需求规模以及供需距离的基础上,聚焦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的公园绿地需求和出行能力,进行宜昌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估。

不同年龄层出行速度和可忍受的最大出行距离不同。但现有的绿地可达性研究较少考虑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在传统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M)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年龄的两步移动搜索法(A2SFCAM)。通过对少年儿童(16岁以下)、青年(16-40岁)、中年(40-65岁)、老年(65岁以上)人口设置不同的步行速度来体现空间阻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从而建立考虑年龄影响的可达性模型进行评估。

1568256473485064920.png

图1 传统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模型(a)和基于年龄的两步移动搜索模型(b)结果(自绘)

图1的a、b分别展示不考虑和考虑年龄分布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结果。图2用蓝色和红色展示了不考虑年龄分布时,公园绿地可达性被低估和高估的程度。这种差异是由于中青年的步行速度较快,可达性较好,但老人和儿童的可达性较差。传统不考虑年龄分布的计算方法,在1279个网格中,有745个网格的可达性会被高估。绿地和人口的空间分布不匹配,导致可达性的空间差异和极化的情况下,考虑年龄分布的公园绿地可达性计算将更接近真实情况。

1568256624847055221.png

图2 考虑和忽视年龄分布情况下公园绿地可达性的相对误差(自绘)

我们对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分别进行公园绿地30分钟步行可达性计算。由核密度图可知,儿童和老人的步行可达性明显较差。结合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重点人群的公园绿地享有率和到达便利度。

1568256697897069061.jpg

图3 不同年龄层的公园绿地可达性核密度函数图(自绘)

该研究基于宜昌市公园绿地数据、细粒度人口数据和高德地图开放API数据,改进了传统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模型,反应居民年龄差异对公园绿地可达性的影响,有助于平衡各年龄段人群享有城市公园绿地的权利,从而促进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健康平等。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