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县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研究》出版发行

2022.09.01
作者:

        01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提出“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的战略部署。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县域进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新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已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立足两个百年交汇期,在国际环境动荡变革,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压力仍存的背景下,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是对国家创新体系“补短板、强弱项”的关键,更对维护国家安全格局长期稳定、加快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构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有重大意义。

        包括科技部在内的多个中央部委和各级政府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在《意见》的指导下,在各自事权范围内推动了一系列工作,如开展全国县(市)创新能力监测,推进各级创新型县(市)建设,构建“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探索现代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等,形成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但同时,也要认识到面向新发展阶段,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有其明确的使命和重点,亟待寻求扎实的理论支撑和指导,进一步完善目标设定、政策架构和路线图规划。

        本书编写的初衷即是希望弥补这一空白,形成一套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系统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在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理解新发展理念内涵、聚焦新发展格局着力点的基础上,深刻阐释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内涵特征;系统梳理国际创新发展理念和典型案例经验,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历程、专项工作、整体成效和机遇挑战;研判我国重大发展趋势与要素布局,提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建议;探讨提出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任务要点、分类引导以及具体工作举措建议。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是本书主要的研究和编写参与单位之一。

        02 书籍序言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纵观国际发展趋势,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特点更决定了,掌握创新话语权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未来,做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持续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了科技事业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当前,我国已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立足两个百年交汇期,在国际环境动荡变革、新冠疫情影响持续的背景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更要加快构建多层次的综合立体创新体系,推动创新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实现创新价值的普惠共享和共同富裕目标的稳步实现。县域层面的创新工作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解决我国创新体系中“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抓手,是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实现创新资源辐射惠及全域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县一级处在我国政权结构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我国共有1863个县(市),覆盖全国88%的国土面积,64%的人口总量和40%的经济总量。县域不仅承载了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农业生产,而且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潜力。因此,在县域层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重大。从“守底线”的角度来看,创新驱动下的县域产业格局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资源合理利用是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安全格局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从“谋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创新手段补齐欠发达县域发展的先天条件短板,实现县域与国内外市场的有效循环,也是化解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部等部门以及各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创新工作,通过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建设、科技富民强县、“星火”和“火炬”科技计划实施等一系列专项工作,推动我国县域逐步走上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道路。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补齐了贫困地区科技和人才两大短板,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精准脱贫之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部署和《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农业科技园区和星创天地加快布局,创新型县(市)建设、县(市)创新能力监测、“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加快推动,县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为最终使命,来确定“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部署。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是全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开展绝非单个政府部门的任务,而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只有形成党中央领导下的,各部门、各层级全面参与和高度配合的,汇集社会合力和民众共识的局面,县域创新才能真正释放巨大的发展动能!

        03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三新”背景下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三新”背景与新要求

        一、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特征

        二、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

        三、聚焦新发展格局的支点

        第二节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

        三、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扩大国内循环的重要手段

        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五、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治理效能和加强要素自由流动的积极探索

        六、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四大安全格局长期稳定的促进因素

        第二章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内涵与特征解析

        第一节 县域的内涵

        一、县域概念及作用的历史演变

        二、县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县域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创新的内涵

        一、创新及相关概念辨析

        二、技术创新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 县域创新及其特征

        第四节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内涵解析

        一、县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二、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

        三、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国际创新发展理念与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国际创新发展理念

        一、美国:建设多驱动力支撑的超级创新大国

        二、德国:渐进式持续创新与成果转化构筑优势竞争力

        三、英国:立足传统科学文化优势重塑综合性创新体系

        四、法国:以多主体协同科技创新模式激发创新动力

        五、日本:科技立国战略推动综合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六、韩国:由科技引进逐步转向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并举

        七、新加坡: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第二节 典型案例

        一、北美案例

        二、欧洲案例

        三、亚洲案例

        第三节 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立足资源禀赋并突出比较优势,有助于构建特色创新体系

        二、构建有效协同的网络体系,有助于驱动区域创新发展

        三、加强外部资源与内部需求的对接,有助于实现县域创新的良性循环

        四、实现人力资本的要素重组,有助于提升县域经济的内生发展动力

        五、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有助于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六、加快绿色升级步伐,有助于改善县域生态环境

        七、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有助于“三农”重点工作推进

        八、完善农业创新服务系统,有助于提升面向普通农户的服务能力

        九、注重顶层设计和灵活性相统一,有助于推动县域持续创新发展

        第四章 我国县域驱动创新发展历程与成效

        第一节 我国县域创新工作历程简述

        一、从科教兴市(县)起步到专项工作推进

        二、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县域发展阶段

        三、 专项工作促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有效落实

        第二节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转型,促进质量效益提升

        二、创新型企业扶植初见成效,优化县域发展动能

        三、创新机制促进人才集聚,激发县域内生动力

        四、鼓励创新载体与平台建设,促进创新要素集聚

        五、优化体制机制与服务机构,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第五章 全国县(市)创新能力监测评价

        第一节 指标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第二节 基于监测数据的全国县(市)创新能力分析

        一、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成效明显

        二、指标前百名的县(市)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

        三、创新型县(市)建设进展初见成效,多项指标实现领跑

        四、整体创新能力水平对比2017年有所提升,中部地区追赶成效显著

        第六章 创新型县(市)建设

        第一节 创新型县(市)建设

        一、创新型县(市)特征

        二、创新型县(市)建设目的

        三、创新型县(市)建设总体成效

        第二节 创新型县(市)建设经验

        一、不断提升科技工作重视度,逐步形成大科技格局

        二、加速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着力提升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双创环境

        四、推动绿色技术落地,助力可持续发展

        五、对接民生重大需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第三节 创新型县(市)建设典型案例

        一、科技支撑产业发展

        二、科技支撑生态文明

        三、科技支撑民生改善

        第七章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新发展阶段的机遇

        一、 国内外宏观形势对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提出新要求

        二、空间重构和技术变革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新可能

        第二节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问题与瓶颈

        一、县域创新层次整体偏低,区域发展失衡现象突出

        二、县域创新主体量质欠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三、创新投入水平相对偏低,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四、人才短缺问题仍然突出,人口素质城乡差距显著

        五、乡村自身发展基础薄弱,县域创新带动作用有限

        六、相关制度体系仍不完善,分区分类指引政策缺乏

        第八章 “三新”背景下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重大发展趋势与要素布局研判

        一、人口分布与流动趋势

        二、产业发展与转移趋势

        三、创新发展趋势

        第二节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建议

        一、融入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寻求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新机遇

        二、明确主导产业方向,推进县域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化

        四、打造县域特色消费产品与服务,满足多元人群需求

        五、大力拓展创新型企业与人才的引入,加强县域创新主体的内生培育

        六、打造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惠及民生改善

        七、重视多种教育形式部署,加强县域常住人口的人力资本提升

        八、充分发挥政府政策调控作用,构建“小而美”县域创新生态环境

        九、立足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推动县域创新全面辐射带动乡村发展

        第九章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重点任务

        第一节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5+3”重点任务体系

        第二节 各项重点任务的要点与工作抓手

        一、创新支撑县域产业发展:优化产业体系,提高整体效能

        二、创新支撑“三农”工作推进:坚持藏粮于技,推进乡村振兴

        三、创新支撑县域人力资本提升:推广职业教育,提升全民素质

        四、创新支撑县域社会事业发展:着眼科技惠民,增进民生福祉

        五、创新支撑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两山”理念,践行绿色发展

        六、主体要素保障:强化主体地位,激发创新动能

        七、平台资源保障:紧抓载体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八、制度环境保障:推进纵深改革,营造良好生态

        第三节 分类确定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重点任务

        一、县域分类的三大维度考量

        二、 四大类型县域的创新驱动发展重点任务

        第四节 十大关键举措

        一、规划先行

        二、全面部署

        三、示范引领

        四、成果转化

        五、城乡融合

        六、金融支撑

        七、技术支持

        十、监测评估

        九、氛围营造

        十、共同富裕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