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正式发布《清华城市健康指数》

2020.12.28
作者:研究院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出席发布会并致辞。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全国爱卫办副主任毛群安,以及国家卫健委医患体验研究基地、华米科技、百度地图慧眼、智慧足迹、平安科技、丁香园等相关合作机构和企业负责人应邀出席了活动。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兼党工组组长王凯波列席。发布会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主持;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高级研究专员李栋分别对评估工作和报告成果进行了汇报。

1609211174492069361.jpg

填补空白 城市发展有了“健康标尺”

向波涛表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坐标,也是人民健康和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从农业社会进入城市社会发展阶段。建设健康城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未来方向。”伴随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中国城市在面临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的“城市病”难题同时,还面临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状态及慢性病、精神性疾病的大幅攀升问题,而近年来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对城市建设和治理提出了新挑战。在城市成为健康主战场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的城市健康研究及评估工作,不仅立足当前,而且着眼长远,意在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好重要高校的“国家队”作用,以自强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1609211219660056116.jpg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

梁万年认为,“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的发布,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时刻。从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健康城市”概念,到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从1989年中国启动“卫生城市”创建,到1994年开始“健康城市”项目试点,再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健康城市”作为一个系统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革新和拓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对城市健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因此,构建一套城市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指导城市建设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径,可谓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1609211251353082319.jpg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

想要用好考核评估这根“指挥棒”,统一“标尺”是关键。尹稚指出,由于城市健康影响要素纷繁复杂、区域发展不均衡、各个主体对此的理解和需求差异巨大、整体和细分的准确数据难以获取等原因,此前国内缺乏一套覆盖全国且可横向比较的客观评估城市健康水平的标准。“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正是瞄准这一研究空白,首次实现了可度量、可比较、多主体、多环节的中国主要城市健康评估“从0到1”的突破。

“健康城市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最终结果,所以我们的评价标尺也是动态调整的。”尹稚特别补充道,“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将通过长期并持续更新的评估监测,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引导城市建设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并推动形成全民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

1609211279971040005.jpg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

特色指标 “大数据”赋能开放研究平台

“面对城市健康这一常新课题,我们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按照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思路,运用大数据技术,在继承成熟经验、借鉴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城市+健康’概念,设计了一套以人民健康为核心、以城市健康为关注点的评估体系和方法。”王宇介绍,依托清华在跨学科交叉研究、信息技术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两大顶尖力量迅速集结,并组建起了一支近30人的权威专家团队,专业背景涵盖生物医学、公共卫生、城乡规划、生态环境、公共管理、互联网科技、保险金融、新闻传播等多个领域。与此同时,课题团队积极吸纳10余家科研机构和数据源企业参与其中,构建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生态网络,将“清华城市健康指数”打造为一个开放创新的研究平台。

1609211579134076787.jpg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健康城市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主任王宇

据李栋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形成了“一主两辅”的总体框架。主视角按城市健康要素划分,共包括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健康效用5个评价板块(一级指标),16个评估领域(二级指标),53个评估项目(三级指标)。此外,按城市治理视角设立“分主体指数”,包括政府侧、机构侧、公众侧三个方面;按建设过程视角设立“分环节指数”,囊括投入、产出、效果、影响四个阶段。“指标搭建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这一系列指标是经过专题研究、反复论证、层层筛选后确定的,并充分考虑了分组的均衡性,最后以‘等权重’方式为主进行汇总,力争能真实、准确地考察城市健康水平。”

1609211616075021183.jpg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指标体系实现了一定的探索和创新。首先是同步全球最新理念,全面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居署“新城市议程”、世界卫生组织“城市健康倡议”,并吸纳多国先进实践成果。其次是注重体现中国特色,响应及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要求,更加突出预防为主,强调健康结合城市、管理结合个体,创新选取了诸如每万人体育健身设施数量、每万人中医机构数量、每万人拥有大健康专利数、城市拥堵指数等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规划、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指标,以此引导政府健康保障、社会健康服务、个人健康管理三方协同推进。最后是“大数据”凸显重要作用。从数据源看,此次有56%的三级指标都来源于大数据和新数据。具体到53个三级指标,除23项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统计,有16项来自专业大数据,例如运动、睡眠、体重指数以及居民健康消费类指标等;有10项来自互联网大数据,例如城市医疗、养老和体育健身设施数量和位置、城市交通状况、居民身体和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指数;还有城市热岛指数、城市植被指数2项遥感数据。而从指标内容来看,有35个三级指标是结合大数据特点新设置的指标。

1609212032353000990.png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第一、二级指标)

成果出炉 绘就城市健康“全景图”

经过近一年的前期筹备、数据采集、调研分析、专家论证,“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第一期成果终于正式发布,研究团队基于2019年数据,完成对全国80个主要城市的首次基准评价。

引人注意的是,该评价结果采取“分级别”方式而非常见的“排名榜单”进行呈现,并从区域位置、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等多个角度开展解读和研判,旨在引导城市关注自身健康发展阶段和相对水平,及时发现其短板和薄弱环节;同时藉由城市间的横向比较,识别中国城市健康的整体格局和全景图谱,便于未来持续观察其演化趋势和发展走向。

1.总体评价:过半城市指数低于相对均值,健康城市转型亟待加速

按照此次《清华城市健康指数》评价结果,全国80个主要城市分为引领型、优质型、平均型、发展型、追赶型五个级别,含27个中心城市、53个一般地级市(中心城市是指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1609212258549089554.png

评价城市范围示意图

其中引领型城市5个,全部为中心城市;优质型城市14个,包括6个中心城市和8个一般地级市;平均型城市26个,包括12个中心城市和14个一般地级市;发展型城市26个,包括4个中心城市和22个一般地级市;追赶型城市9个,均为一般地级市。

1609212295825082858.png

总体评价分级城市数量

通过对比可发现,我国平均型及以下城市占比达76%,表明大部分城市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卫生城市”转型升级“健康城市”亟待加速。其中,平均型城市的短板是居民健康行为和健康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发展型城市表现出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设施较为落后;追赶型城市整体指标落后,其中健康服务、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存在的差距最大。

1609212324385040361.png

五个级别城市一级指标平均值对比

2.城市分级:深杭宁北沪并列引领型,但仍各自存在短板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综合评估位于引领型的城市为:深圳市、杭州市、南京市、北京市、上海市。

引领型城市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类型城市,其中健康服务和健康行为的领先程度最突出,表明其在卫健系统资源投入上相比其他城市有绝对优势。但这五个城市仍然存在各自的短板:深圳市在居民健康支出、健康水平和慢性病防治方面排名第1,污染控制方面排名第55;杭州市在居民生活习惯、核心健康设施配置排名第1,但居民经费保障排名第47;南京市在经费保障、健康支撑设施方面排名第1,居民生活习惯排名第68;北京市在健康产业、植被绿化方面排名第1,居民生活习惯排名第53;上海市医疗服务、居民健康意识排名第2,核心健康设施排名第65。

优质型城市各项指标均属次优,尤其是其设施、环境和效用指标与引领型城市较为接近。优质型城市中一般地级市有8个,比中心城市多两个。广州市、成都市、宁波市、昆明市、厦门市和武汉市在中心城市中表现良好,均有部分指标成绩优异。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市,广东省珠海市,浙江省金华、台州和嘉兴市,山东省威海市,在53个一般地级市中健康水平表现突出,并优于其余的16个中心城市,说明城市对健康工作的重视是提升城市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金华、常州、台州和嘉兴市并非健康城市试点城市,但通过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

1609212369133097764.png

总体评价位于前两级的城市

3.单项结果:城市环境和健康效用整体较好,但健康服务、行为和设施在城市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在5个一级指标的分项评估结果中,健康环境、健康效用2个分项里位于“优秀”级别的城市数量相对较多,超过了15个;而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健康设施3个分项里位于“优秀”级别的城市数量相对较少,仅为5-8个。

这显示出目前中国城市在健康环境和健康效用方面整体较好,但健康服务、健康行为和健康设施水平,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落差。

1609212409184071492.png

各一级指标优秀城市评价结果

4.空间格局:区域发展不均衡明显,出现“中部塌陷”现象

从地区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在各方面均处于领先,尤其是健康效用、环境和设施方面优势突出,但健康服务水平与西部持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西部地区次之,健康服务和健康环境情况良好,健康行为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但高于中部地区,在健康设施和健康效用方面亟待提高。

中部地区总分落后,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尤其是健康服务、健康环境方面落差较大,仅在健康效用方面高于西部地区。

1609212464488046579.png

东、中、西部平均值对比

5.人口规模:特大、超大城市相对领先,大城市两极分化严重

从城市人口规模看,超大城市总体水平较好,但因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健康设施配置存在短板。特大城市设施配比有优势,但环境问题较为突出。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300—500万)服务、行为落后明显,环境相对较好。II型大城市(城区人口100—300万)服务和环境相对较好,设施和效用不佳。中等城市服务水平最低是明显短板,环境相对较好,其他方面处于中低水平。小城市环境、服务表现良好,人群健康效用优于大中城市,但居民行为和设施存在不足。

1609212509037053569.png

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平均值对比

“未来,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城市健康指数研究工作,并逐步向乡村延伸,最终实现我国全地域、全人群、全周期覆盖的健康评估监测。”王宇介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长远计划包括四大方面:一是不断优化完善指标体系,使其成为与时俱进的重要政策工具,更好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二是持续不断的成果输出,未来将按年度发布城市健康指数总报告、按季度发布专项研究成果,并每5年进行阶段性评价,编写“清华城市健康蓝皮书”;三是进一步拓展合作圈,建立面向“健康中国”战略的多源大数据库;四是加强政策建议,有效服务政府决策与地方实践。




目前,“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合作通道持续开通,有合作意向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相关企业可添加微信公众号“清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开展具体咨询与洽谈。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