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克斌:新型城镇化——无废建设与低碳发展

2020.10.20
作者:清华城镇化智库

一、我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从国内外城镇发展历程可以得到一些规律性的特点。通过整理世界主要国家的城镇化率的变化过程,可以发现,在一个国家城镇化率在50%左右时,生态环境问题就会开始显现,当然存在一定地区差异。

其次, 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治理一定是跟发展实力相关的。我们国家重点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有密切关联,它们相互支撑和牵引。

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后期,环境问题得以缓解,但是西南、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还处于发展中期,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全国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整体呈现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即便是我国南部地区一些特别明显的污染问题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潜在的环境风险还并没有消除,所以中国目前处于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并艰难前行的发展关键时期,具有稳中向好的局面但是成效并不稳固。

现在大家都在感到蓝天越来越多,似乎大气的问题已经解决,我们已经费了很大劲,已经降下来很多,但实际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来看,跟美国、欧盟比总量还是很高,所以我们在每平方公里污染物排放强度上来讲,压力仍然很大。

“垃圾围城、兵临城下”。城镇化进程迅速,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集中,处理处置难度前所未有。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年产生量超过2亿吨,资源化利用率低、无害化处置成为城镇化进程的制约因素。结合中国生活垃圾特点,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垃圾填埋和堆放,存量处置和增量消纳势在必行。

垃圾减量化,除了生活垃圾以外,还有工业固体废物。产业聚集区工业固废产生集中化,成为制约区域产业健康发展与区域生态保护的核心瓶颈之一。我国是制造大国,能源、化工、冶金快速聚集化的发展,一定会产生大量工业固体废物,这都是我们在城市化过程当中面临要解决的压力。 

同时,我们还存在生态空间萎缩方面的压力,要解决土地开发强度和生态压力的关系等问题。这些年,我们在治水、治气、治土壤方面分别采取了很多行动,从减排综合治理到金融管控到,国家已经列出了非常清晰的发展目标,相信这个过程会伴随着新型城镇化里新的问题不断涌现,相应的治理难度也会不断提升。      

二、“无废城市”系统构建 

“无废城市”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仍然是以单介质、单要素治理为主,全球也尚未实现以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物质循环与综合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说是12个字 “综合治理、无废建设、低碳发展”,这里“无废建设”就是说城市建设里要向着不产生或者说接近不产生污染物或者是废物、废气、废水、固废等方面发展,同时还要往低碳发展。

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工业和农村是一个联合体,能源资源、水资源供给、运转代谢过程当中就会产生污染物,分别在大气、水、土壤中分布,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必须一体化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

“无废社会”“无废城市”的概念在2018年中央深改改革任务的2018年工作要点就列进去了,2018年6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门提到要开展无废城市试点,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化了这个概念,生态环境部也公布了11+5的无废城市试点城市。

所以构建无废城市系统,切入点应该是从固体废物、生活垃圾这个角度去考虑。可以看到最近连餐桌文化、厕所革命都有非常明确的指示,核心就是往无废城市、无废社会这个方向去推进。尽管要真正做到无废是非常难的一个技术发展的过程,但是理念就是从源头最大限度的资源化。所以未来的低碳发展可能要奔着零碳发展,但不可能所有的领域都无碳,所以一定还要靠一些负碳,最终才能够实现理想的碳中和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言中讲到两句话:“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特别是第二句话,这将对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未来可能不仅是要有减碳,还要可再生能源的减排、零碳,还有要有一些负碳技术,一定会在中国的未来城镇化发展应用出来。在智慧交通、能源互联网等各类颠覆性技术全部应用的情况下,终将有机会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实现我们碳中和的目标,我觉得会有非常振奋未来发展。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