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新时代国家战略视域下西安都市圈区域使命

2020.11.05
作者:

今天我汇报的主题是新时代国家战略视域下西安都市圈区域使命,主要从四方面向大家进行简要介绍,首先是新时代国家战略与都市圈发展,二是西安都市圈的区域战略价值,三是建构西安都市圈的多维建设进展,四是前瞻面向未来都市圈的韧性提升。

一、机遇——新时代国家战略与都市圈发展

首先,是国内国际的双循环战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西北地区、特别是西安都市圈而言,主要是“一带一路”倡议基础上,实行内循环战略。第二,是国家发改委发文《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区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区域空间格局构建——从中心城市扩展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多层级健康的区域空间格局。在构建过程中,改变西北地区单核心中心城市的城镇化格局,以中心城市大都市圈建设为主,是今后中西部地区转型的关键。目前高铁及高速公路网十分便捷,为都市圈建设提供了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保障,加速了城市之间的要素流通,加深了跨行政边界的城市合作。因此,中国东西部的开放合作也将迎来统筹国内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例如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在宏观经济“双循环”战略与区域发展、新型城镇化、都市圈建设的关系中,区域大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一环,也是新型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新一轮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新型城镇化涉及多层级的城镇体系,都市圈作为高质量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国家十分重视都市圈建设,就西北地区而言,在2018年国务院批复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获批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及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提升西安对西北地区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及向西开放的战略支撑作用,提供了坚实的国家政策保障。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推进都市圈战略空间格局,为西安都市圈建设提供了专业指导意见,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空间结构,激活有效投资和潜在消费需求,增强都市圈区域内生发展动力。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提出了《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支持西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好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西安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涉及陕西西安都市圈建设的要点。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实施多年,但西部地区目前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差距仍很大,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与薄弱环节。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就是解决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现状,推进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地区开放力度,有助于扩展国家发展战略回旋空间。《指导意见》提出: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的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调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支持重庆、四川和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基于这一指导意见,陕西省委省政府开展了许多工作,总体构建了大保护、高质量发展和大开放的战略格局。大保护就是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稳步开展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推进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打好三场攻坚战,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能源供需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开放主要是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大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拓展区际互动合作等。这些工作均为发挥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战略机遇期。目前,陕西省政府提出围绕“五通”目标,打造“一带一路”五大中心,着力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其中,“五通”目标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和民心相通。打造“一带一路”五大中心,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以及丝绸之路金融中心。

二、使命——西安都市圈区域战略价值

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赋予了西安都市圈重要区域战略价值,首先是中国西北龙头、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文化高地、丝路科创中心,以及内陆开放高地及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等。西安是“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起点,亦是重要节点。西安与罗马、雅典、开罗并列为世界四大古都,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正在编制中的《西安都市圈规划》提出的西安都市圈战略定位:一是西部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二是“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三是军民融合国家创新高地;四是传承中华文明核心示范区;五是内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三、建构——西安都市圈多维建设进展

自疫情以来,西安都市圈展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线达到88条、客流吞吐量达4739万人次,居全国第7位。虽与东部沿海地区各大都市圈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在西北地区已是独树一帜。“一带一路”向西开放进程中,西安的中欧班列(长安号)目前已开行达2133列,占全国的1/4,为中国西北地区向内陆、向西进一步开放提供了重要战略通道,西安贸易依存度也因此提升至13.6%。2020年上半年,西安都市圈经济总体稳步回暖、结构质量向优,但压力依然巨大,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应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位居全国前列,但目前投资回升基础尚不稳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消费旅游恢复对滞后,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仍较大。

以下主要从三个维度向大家介绍西安都市圈多维建设进展:一是产业经济,二是社会文化,三是生态环境。

首先,产业经济方面,《西安都市圈规划》提出发展四大产业,分别是先进制造、战略新兴、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着重发展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兵器、军工电子、核工业等领域。西安是我国传统的制造业基地,它的航空航天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中国均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量和影响力。未来它将在已有的航空航天基础上,聚焦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领域。战略新兴产业,主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产业,以及相关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产业。同时,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会议会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城市夜游经济,提升人民满意度,聚焦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并发展为之配套的现代农业,包括现代果业、现代畜牧业及休闲农业等。

社会文化维度主要是三个层面,一是保护历史文化,二是传承中华文明,三是融合创新发展。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虽不能与北京相提并论,但依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古老的古都,有都市圈大遗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古都历史文化风貌需要较完善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实现传承中华文明,保护中华文化根脉,打造东方文化之都、丝路文化盛地。基于现代科技发展,对文化保护进行创新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文化遗产活化应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实现文化跨域创意。

介绍一下我们研究院关于《华夏文明核心轴带建设方案研究》,其中西安都市圈的文化载体、文化价值与意义,至少有34处,涵盖了从史前文化、周文化、秦文化、汉文化、隋唐文化及水利遗产等方面。西安都市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西安市域文化遗产分布图充分展现了这点。

1605080484291038859.jpg

西安市域文化遗产分布图(来源:《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维度,致力于构建“山水塬田城”的生态安全格局。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地处关中平原,北面是渭北山地,南面是秦岭山地,地形上是一个盆地,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雾霾较高发,污染物难以扩散。古有“八水绕长安”,现在正通过“引汉济渭”等工程致力恢复“八水绕长安”的盛景。生态环境方面,主席去秦岭考察过,目前陕西省、西安市都在加快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致力于为西安都市圈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目前我们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1605080503055094547.jpg

西安都市圈生态安全格局图(来源: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2019年9月)

四、前瞻——面向未来都市圈韧性提升

面向未来都市圈韧性提升,将西安都市圈作为中国西北地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区域。区别于长三角、粤港澳多中心城市区域,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群发展尚属于较初级阶段,目前核心区仍需进一步完善,主要从经济、文化、科技创新、对外交往等方面巩固提升西安都市圈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区的区域地位,以带动陕北、陕南发展,引领支撑西部开发开放。陕西省有些类似江苏省分为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南部是陕南地区——汉中、安康和商洛,汉中更有“陕西小江南”之称,青山巍峨、绿水蜿蜒,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盆地的景观格局有巨大差异。

我认为都市圈韧性的本质是区域韧性。区域韧性可视为一种区域能力,是指区域在面临当前及未来问题和变化时所具备的调适冲击、并建立新成长路径的能力。区域韧性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韧性提升要降低区域或都市圈在经济、社会、环境、制度方面的脆弱程度,增强其稳定性、自恢复性和创新性。已有研究表明,政策与制度是强化区域韧性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赋予西安都市圈更多的发展政策,并不断完善制度,助力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此外,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能力、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加民众的风险认知管理,也有助于提高面临突发性环境事件或自然灾害的调适和抗冲击能力。

借鉴我对长三角区域韧性的研究,目前主要从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三个维度来提升西安都市圈韧性。产业经济韧性方面,主要是提高经济冲击恢复能力、区域投资保障能力及外向风险抵御能力。社会文化韧性方面,主要致力于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能力、区域物流保障能力及失业风险抵御能力,目前西安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抵御失业风险做的是比较好的。生态环境韧性方面,主要是围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气污染防治能力及生态网络修复能力,目前仍任重道远,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能力、生态网络修复能力,肩上的责任十分重。

为此,陕西省提出实施“1127”工程,将西安都市圈打造成内陆改革开放高地。“1127”指一枢纽、一试验区、两基地、七中心:一枢纽是建设西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一试验区是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主要是建设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内陆(西安)自由贸易港;两基地是建设农业、能源交流合作基地,主要是杨凌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及能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交易基地;七中心是产业、科创、教育、会展、交往、金融及文化中心,具体包括产业合作、科创、商务会展、教育培训、人文交往、丝路金融、丝路文化国际贸易中心等。

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西安都市圈所在的中国西北地区应当肩负起应有的区域发展重任,改善中国当前南北经济差异扩大、中国区域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之势。因此,从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无论您关注中国区域发展的东西差距还是南北差距,西安都市圈所在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都需要您更广泛的关注与支持,谢谢大家。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