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河: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

2019.06.19
作者:研究院

一、天则需遵从:城市化及城市化后

中国的城镇化进展得非常快。40年前,中国农民是在迫于无奈、吃不饱饭的背景下达成分田到户、联产承包的协议,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40年以来,全国人口数量由8亿到13.5亿,国家GDP总量从2千亿美元到13万亿美元。当今的中国拥有的工业门类在世界第一,城镇化率达到60%,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1560909103118094423.png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农业信息化又该怎么办?在关中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又该怎么办?其实,中国的城镇化、世界的城镇化都不可能离开农业、农村、农民。实施中国联产承包责任制仅仅5年之后,中国就从吃不饱的状态变成卖粮的情形;改革伊始的10年光景,中国的乡镇企业就占据半壁江山。这么来看,城镇化的第一个阶段是农民造田搞粮食,第二个阶段是农民开始造工厂,第三个阶段是农民造城。可以这样来说,从1993年到现在,农民造就了城镇化,他们造田、造厂、造城。在造城的进程中,中国的城镇化还有空间吗?答案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空间。以目前60%的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当下继续进行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该怎么办?这就是乡村振兴的意义所在。让我们来看下中国的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当年只有0.31,2000年超过0.4,2008年达到0.49,现在是0.46。统计资料表明,全国50%的人只拥有全国15%的财富,这些人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西部。如果还不解决农村问题,中国的城市生活也不会太平。

中央领导指出,在2035年,农业地区的现代化基本实现;在2050年,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如何实现这些愿景目标?2016年提出新农村建设,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央的根本考虑是通过产业发展让农民多挣钱,通过环境治理让农村环境美化起来,通过制度建设让农民获得幸福感。

二、区域差别:尊重事实

中国地区间存在自然社会差异、发展的不平衡,从空间上讲,中国的生产力和城市分布是很不平衡的,但如果将经济因素加进来,不平衡状态会有很明显的改观。人口和资源比是很重要的指标,资源的含义不仅是土地的宽窄问题。2000年的统计表示,胡焕庸线东南侧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3.18%,集聚了全国人口的93.77%以及全国GDP的95.70%。

三、分区料理:城乡融合

现在已建成的大都市,诸如上海、西安、深圳、广州等,具备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具备中枢的支配地位、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都市圈中的各城市具有明晰的功能分工,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而且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下图是我总结的“拉弓射箭图”,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三条带。如果居民点在这三条带上,就可以与中心城市开展配合。由此可见,东部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为经济和人口的聚集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应得到重点发展。在该区域,加快小城镇甚至中心村建设不仅可行,而且必须。对西部而言,应该重点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地级市等大中城市,有选择地发展县城及少数中心镇,包括处于“增长极”周边的、相对独立且发展条件较好的旅游县城及中心镇。

1560909037921087043.png

四、协调中的乡村去留

在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的思路下,我们该怎么办?关中地区怎么办?我想跟大家来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土地的去留。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土地怎么利用开发?基于我们的研究,在东部地区,种粮食收益约为500元/亩,种经济作物收益约为1500元/亩,办工厂的收益约为16~20万元/亩,房屋开发的收益达到50万元/亩。就经济效益来比较,农业是相对最低的。

二是农民的去留。谁还做农业?如何让农民做到体面?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农民的去留在于能否得到公正的待遇。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我们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如果今后农村的收入能够占到城市收入的59%左右,就可以算是城乡统筹、美好社会的景象了。

三是村庄的去留。很多人总希望村变成镇,镇变成市,市变成都市圈/城市群。但除了这一正向的,还有负向的。以河南开封举例,在宋朝时,是世界第一大古都,现在却退化了,这也代表了一种方向。因此,不要想着某个地方一定要发展,其实有很多地方并没有发展的空间、资源。我们把村庄分成几个类,有些可以自然消亡,有些需要留下,有些可以发展,当然还有一种类型的村庄必须保存下来,因为它们具有文化DNA,比如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四是产业的去留。陕西的80多个县市,大多的优势产业是绿色、天然、休闲,这些产业的发展要实现三产融合,还需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基于产业选择的科学思维,我们要明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适合条件,能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并实施好规划。

最后总结概括。第一个是高质量发展,正确地做正确的事。全国大区域协调、东中西协调、区域内大中小城市间的协调,以及产业间的协调非常重要。第二个是尊重科学,勇于创新,并且坚定目标,重在实干。以“正合、地道、规律”为原则,勇于创新,不要按部就班,关键是要合理规划并实施好规划。最后是提升服务品质,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谢谢大家!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