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振峰:创新城市发展方式 推动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

2019.06.12
作者:研究院

一、国家赋予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重大使命

在西安,我们得讲讲历史。西咸新区的位置在西安的西部,地处西安和咸阳之间,总面积为882平方公里,其中的四分之一在西安的区划范围内,四分之三在咸阳的区划范围内。在西咸新区内,有一条重要的河流—沣河,在沣河的上游,曾经在3100多年前建立了丰京和镐京。

西咸新区现有五个新城。西咸新区的设立与西咸一体化的工作密不可分,在新世纪之初,西安和咸阳就提出了一体化的概念。在2011年,西咸新区管委会成立,在国务院新闻办进行了新闻发布,当时引起了轰动。西咸新区管委会成立之后,关于西咸新区怎么建设,西咸新区和西安怎么融合,与咸阳怎么协同,如何共同承担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战略使命和任务,我们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在2014年,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这个批复当中,对西咸新区的使命和任务给出了明确的阐述,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新区,承担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在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陕考察讲话当中,再次指出要充分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再次明确了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重大使命。

二、城市发展方式需要创新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这个词和西咸新区关联在一起,进入国家文件。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在广泛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在这个主题之下,西咸新区作为使命的答题者,我们对接国家上位政策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对882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研究,进行统筹的布局,我们开启了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实践。

三、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实践

针对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什么要创新?怎么创新?大家知道城市病由来已久,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就出现了城市病,表现为城市的环境污染、城市的秩序失控、城市的规模无序扩张等。西方城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进入现代化中后期以后城市病才得到了部分缓解。在中国,乃至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在重蹈西方城市病的老路,我们所期望的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并没有实现,反而这些年来的城市病比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做?我们重温了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系列要求,这个要求非常具体,就是五个“三统筹”。第一是要统筹空间、规模和产业的三大结构,第二是要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三大环节,第三是要统筹改革、科技和文化三大动力,第四要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布局,第五要统筹社会、政府、市民三大主体。

从建国后中央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来看,可以说把城市的问题进行了高屋建瓴的剖析,把城市的方向进行了革命性、开放性的梳理。在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很多城市的城市病已经开始害城了,很多城市甚至连回旋和调整的余地都没有。但是,我们庆幸西安、西咸仍然有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更新。大家知道,西安长期作为单核的城市,受制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滞后,西安中心城区密度较高,城市病较严重。在建设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过程当中,西安的增量部分怎么做的问题,西咸新区恰恰可以承担此任。

西咸新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一期规划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在360平方公里左右,在这36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几乎再造了一个西安的中心城区,也就是说,如果西咸新区在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上有所作为,西安的新中心地区起码是按照中央制定的要求、创新的要求,为中国特大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和探索。

西咸新区主要对接了这些主题:

第一是新型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对接上位的关天经济区规划、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方案,以及国家给西咸新区的批复方案。在新型城镇化方向上,我们进行了延展和创新。

第二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五个“三统筹”,这是我们要依据的。通过这种创新,我们要实现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勇于承担起区域经济新引擎的历史责任。

第三是承担高质量发展的责任。高质量发展是这两年中央与时俱进提出的阶段性新任务,在城建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和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一脉相承。

最后是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服务“一带一路”的建设。西咸新区创新发展方式的建设,承接了新型城镇化、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区域经济实力、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的要求,这些应该是我们对于整体工作的思考。

四、聚焦“七个坚持”

对于这么多的上位要求,这么多的工作依据,西咸新区又做了什么?总结来说是“七个坚持”。

1560303357160063471.png

第一是坚持创新城市空间布局。摊大饼不好,那又该怎么破解这个问题?西咸新区在2011年就提出组团式发展,目前在360平方公里的“五个新城+一个核心”的建设区内,实现了蜂窝状结构的新形态。关于这个形态,专家学者有过讨论,认为在核心城区,如果以这种形态来布置,会造成密度不够大,对于人口、产业的集聚不利。但是,在西咸新区,进行这样的探索也是我们的无奈之举。西咸新区具有不允许我们“摊大饼”的客观条件,那就是河流、遗址、王陵。在这样的背景下,能不能按照蜂窝状的形态来规划建设,需要我们着力去探索。

1560303377589095266.png

第二是坚持产业兴城。对于区域经济而言,没有充足的财力,一切城市建设都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加快布局六大产业体系,原先这个地区属于西安、咸阳两不管的区域,农业化比重非常高。在这么一个农业化地区,构建一个全新的现代经济产业体系,我们在砥砺前行,也在负重奋进。

1560303536020023135.png

第三是坚持创新驱动。进入新时代,创新代替资本的投入成为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在西咸新区内,不但在顶层设计上更多考虑创新,在实际的产业运作和布局当中,把高端学术机构、高端人才的引入作为工作的首要支柱。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策划,提出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概念。针对大学怎么服务地方,新大学怎么建,怎么结合的问题做了大量探索,我建议大家有机会到创新港来看看。应该说,创新港开创了中国科教设施建设的新速度,也是中国最大的单一规模鲁班奖。西安交通大学依托这个创新港,在周边布置了科技园,引入了生活设施,同时在这个5000亩地块上做到与中心城区若即若离,既有生态廊道分隔,又有便利交通连接,成为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之一,我们把它叫做智慧学镇,是“一镇一品”当中的极品,这个品就是大学。

1560303560156031686.png

第四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西咸新区有良好的规划条件,我们设置了蓝、绿线,在公园建设、湿地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不是简单的低水平绿化建设,而是在绿色科技的引入方面进行了长足的探索。西咸新区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全国最大的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利用的试点地区。在2000米的中深层,通过换热不蓄水的方式,实现了单井带动10000-15000平方米的分布式供暖方式;通过电力驱动,实现了10倍左右的转换系数,被专家肯定为在北方地区现行条件下冬季取暖的最优方案。

1560303582653062026.png

第五是坚持高品质城市建设。

1560303599690090725.png

第六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1560303625261015597.png

第七是坚持管理体制创新。作为一个开发区性质的国家级新区,建立了扁平化、大部制、小政府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探索“放管服”、自贸区等管理新平台,打造国际化、便利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1560303684609028347.png

五、关于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工作体会

通过以上实践,我们也有一些体会向大家汇报。

第一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在中国,逆城市化、城市化、扩张和收缩是并存的。我们在这里说创新,首先要看我们能不能创新,有没有条件做大做强。西安贴近胡焕庸线,属于少数能够建设大型城市群的地区。关中平原自然历史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国家进行了长期的战略性部署和布局。应该说,在当前的城镇化的趋势下,我们有信心通过三个层次的建设:西咸新区中心城区的建设、大西安都市区的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建设,将这个地方打造成中国城镇化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第二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要因地制宜。今天给大家汇报的西咸新区工作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探索和思考,没有照搬全国先进地区的经验。

第三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应该坚持高质量发展。

第四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

第五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要坚持科学系统思维。

我们知道自己承担的使命需要不断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于是在去年开始,创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就是中国(西咸)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国际论坛。去年的论坛在10月13日举办,今年10月13日继续举办,作为和上半年城镇化论坛的姊妹论坛来推动。在这里,我诚恳地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届时能够参与论坛的讨论,给我们继续把脉、出主意、想办法,让我们能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密切结合区域实际,在国家战略框架内作出西咸新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1560303713083079686.png

*文中配图来源于嘉宾演讲ppt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