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佳:从“管理”到“治理”的基层实践

2018.12.03
作者:米佳

  非常高兴给大家介绍我们的工作。能够跟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是非常荣幸一件事情。我主要是从基层的视角讲一讲社区治理的案例。

  从管理到治理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要求。管理和治理的区别在哪里呢?有很多不同方面的探讨。我觉得以下说法比较简明贴切,在讲管理的时候,我们主要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讲到治理的时候,在前面两条的基础之上,还要再加上两条,就是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效由人民来评判。群众从管理上是被动的一方,到了治理中是主动参与的一员。正是遵循着这样"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我们开展了基层治理创新的实践工作。

  清河离清华不远,主要在北五环外,京新高速和京藏高速之间,1951年设立街道办事处。目前,面积9.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有29个社区。

1545201053375068820.jpg

  现在社会治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多种社会形态并存、公共服务缺口突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历史人文资源。在汉代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现在还有汉代城墙遗址。元明清时期是从北京通往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元朝的时候,北京叫做大都。还有中都和上都,清河就是从大都到中都和上都的重要交通要道。在明朝,是从紫禁城到十三陵的交通要道。清朝的时候,是从北京到塞外的重要交通枢纽。到了晚清,在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清河成为毛纺织业布局的重要基地。当时挨着一条河,洗羊毛以及交通运输都比较方便,把很多毛纺厂放在了清河,一直延续到了建国以后。

  多种社会形态并存。清河属于城乡结合部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体现出很典型的二元结构,有高档社区、平房区和老旧小区。产业方面有很多高科技企业,比如小米、金山的总部在清河;同时,也有很多正在转型的工业企业。

  公共服务缺口突出。主要是因为此前规划上的缺位,导致现在的市政设施比较老旧,公共配套不足,人口密集、社区老旧、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在清河都有体现。

  为什么说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呢?现在可以展望的是随着京张高铁的建设,清河火车站将作为京张高铁的始发站之一,对这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路网建设带来很大的提升。小米信息产业园等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入驻会给地区的产业结构带来升级。随着平房区的陆续开发、拆迁腾退,会给人口结构带来变化。未来的清河一定是充满活力的地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社会治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习惯于大包大揽、单打独斗,从兜底变成了无限责任。社区自治组织的行政化倾向严重,负担沉重。社区居民的主体性、责任感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尤其是协商意识比较薄弱。社会组织发展缓慢,不能满足需求,以及社区公共性的缺位等等问题。正是在这样的问题导向下,我们开始了实践和探索。

  我们工作的重要抓手就是围绕着"清河实验"来开展的。

  1928年,燕京大学的老一辈社会学家就在清河开展了以农村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改良实验。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被迫中断。2014年,清华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李强教授重启了中断将近80年的"清河实验",新时代的"清河实验"关注的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016年,街道与清华大学的社会学系更全面的合作,把"清河实验"提升到2.0版,主要聚焦三项任务,社区的协商治理、空间提升、民生保障。

  接下来,通过三个案例向大家说明通过"清河实验"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做的探索。

  案例一:阳光社区居民议事搭建社区协商平台

  推动社区治理,提高居民参与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前提。没有这个基础,其他治理就无从谈起。这是一项很基础但很重要的工作。通过在社区建立四级议事联动平台,楼宇自治、院落议事会、社区议事会、联席会议,通过四级联动平台,打造了好事共商、难事共议的多层次治理模式。

  通过这个治理模式解决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像乱停车,从原来的杂乱无章,经过议事会的协商决议,物业实施,规范了停车管理;社区组织的孵化,围绕居民的兴趣爱好,孵化了若干个社会组织,形成了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基础。发挥社区达人的作用,挖掘社区里的能人,开展4点半课堂,开展社区教育,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口;最重要的是参与式的社区规划,这个地方原来是社区里的荒地,杂草丛生,经常堆放着一些废旧家具。居民觉得需要把它建成公共的活动空间。首先通过居民议事会,大家定下来这个事情,要改造"三角地"。接着,"清河实验"团队的设计师拿出了若干个设计方案,供大家选择和投票。选出了最后的方案以后,由街道把它变成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投入70余万元资金,予以实施改造。在实施的过程中,居民一起动手,共同参与空间的改造。

1545201104191056998.jpg

社区参与式规划

  这是在社区层面,围绕居民自己关注的小事情,进行了一些基础层面的探讨。

  案例二:毛纺北小区基于居民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

  围绕毛纺北小区的老旧居民改造,把居民议事模式和政府惠民工程相结合,把我们基层工作中的难事和好事结合在一起。老旧小区改造是政府的惠民工程,每年投入非常大,在此前老旧小区改造的时候,我们发现虽然政府投入很多,但群众却有很多不满意。一方面是因为改造项目在前期缺乏沟通,群众真正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改造完成后的管理,因为物业缺位,导致很多改造项目缺乏维护,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在2017年,针对"十二五"时期老旧小区改造的问题,蔡奇书记提出要开展新阶段的老旧小区改造。在项目内容上,除了传统的楼梯保温、屋面防水、管线改造、外窗更换这些规定项目外,还增加了老楼加电梯、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养老驿站这三个自选项目。同时,提出了重要的原则,要把群众参不参与、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准。新阶段的老旧小区改造更体现了居民参与,正好跟基层治理实践不谋而合。

  前期准备做了三个方面工作。首先是成立联合党支部,发挥党建民主的作用。联合党支部主要发挥三个方面的职能。一是统筹工程推进进度。二是在各种不同的实施主体之间搭建共同对话的平台。我们知道老旧小区改造有很多单位,牵头部门是住建委,实施主体是海淀区的区属国企,项目建设单位是北京建工集团,参与其中的还有物业公司、居民、社区居委会,街道是作为属地,多家主体在联合党支部一起对话沟通。三是搭建了民意和项目建设的桥梁。群众的意见能够反馈到改造过程中。第二个工作是引入了"清河实验"治理团队来推动社区协商机制的建设。第三个工作是前期广泛发动和宣传,了解民意。

  从2017年1月份正式启动开始,到2017年6月,基本上是在做前期准备工作。2017年6月,加装第一部电梯开始,标志着整个改造过程的正式启动。到现在为止,除了基础项目,像前面介绍的保温、上下水等等已经完成以外,电梯已经完成15部加装,剩下14部正在加装的过程中。立体停车设施已经建成,清河生活馆(养老驿站)改造工作正在进行中。北京市2017年确定的9个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中,这是唯一一个实现三个自选项目全部都能够落地的小区。

1545201450093097649.jpg

改造前后

  案例三:“路见清河”公共参与街区空间治理

  是将居民议事模式从社区搬到街面上,到了公共空间。"路见清河"这个模式是通过微信和APP,线上线下结合,征求居民对公共空间改善的意见,搜索相关提案,对公共空间改善提供建议。

1545201492847017489.jpg

  2017年,围绕共享单车的停放征求意见。2016年、2017年,共享单车井喷式发展,路面上停的是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而且停的乱七八糟。我们划了一些集中停放空间,后来尴尬的发现我们划的地方没有人停,没有划的地方停的到处都是。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了解居民到底需要把集中停放区划在哪里。当时征集了1600多条提案,其中900多条是关于共享单车的提案,剩下700多条是关于公共空间改善的提案。

  通过提案数据,形成了一些热力图,是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他需求也得到了征集,占道停车的问题、人行道路面破损的问题、加装座椅等等问题。

  2018年,我们把"路见"的模式放在了背街小巷改造上,打造一批清河的"城市会客厅"。在背街小巷整治过程中,有一些拆违以后的"留白增绿",或者是闲置的空间、低效利用的土地,怎么用。如果是作为"城市会客厅",作为城市的口袋公园,到底需要增加什么样的功能。所以,在2018年,我们再次引入"路见"模式。

  居民一共提出了12类提案,除了规定动作以外,像儿童活动场所、健身设施、自行车停放、绿植、休息场所以外,还提出了很有个性化的意见和建议,也都变成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在今年的背街小巷改造过程中得以实施。

  总结和思考

  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党建引领是前提,要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增强组织力。在此基础上,还有几点是值得关注的。

  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对于政府来讲,从以前的为民作主,变成由民作主,让群众需求成为我们的工作导向。

  二是制度安排,由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空间规划,得有参与的渠道。比如,选举议事委员、召开议事会等等一系列的议事规则,这些都是保证群众能够参与的渠道,要有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来进行保障。

  三是畅通一个沟通的渠道。很多学者反映在社区治理的时候民意层面发动的很好,形成了决议,但到了跟政府沟通的层面就变成了玻璃天花板,变得无法对接,或者是没有回应。所以,我们要畅通沟通的渠道,让居民议事得出的结论或者是决议能够变成政府办实事的项目,或者能够被物业管理采纳。但是,这个天花板的效应并不是政府一方面造成的,它同样跟居民和社会组织有关,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四是居民议事协商能力的提升。协商首先是建立在妥协的基础之上,没有妥协、没有退让就不会有协商的结果。在现在的社区工作中,居民往往是自己的利益一点不愿意牺牲,公共的利益却可以随意抛弃。在此基础上,提升议事协商的能力,才能让大家在公共事务上形成共识。

  五是组织的培育。大力加强社会组织的供给和培育。在工作中,有很多公共服务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去实现。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无论是社会组织的数量,还是他们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都与我们的期盼和群众需求有一定差距。所以,在发展和培育社会组织方面,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大力气。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案例,谢谢大家!


声明: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SHARE:

订阅Subscribe Newsletter

欢迎邮件订阅
随时了解本院最新信息!

媒体联系


电话:010-83021833-816/817
邮箱:media_icsu@126.com